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问题描述 | 第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CTM的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区域交通流建模 | 第23-43页 |
2.1 CTM基本理论 | 第23-28页 |
2.1.1 CTM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1.2 CTM的数学形式 | 第25-28页 |
2.2 参数标定方法 | 第28-30页 |
2.3 案例分析 | 第30-41页 |
2.3.1 自由流速度 | 第31-33页 |
2.3.2 通行能力 | 第33-35页 |
2.3.3 拥挤波速和阻塞密度 | 第35-39页 |
2.3.4 参数标定结果汇总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区域分流方法 | 第43-57页 |
3.1 基于用户平衡模型的路网交通状态分类 | 第43-44页 |
3.2 开关分流方法 | 第44-47页 |
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分流方法 | 第47-56页 |
3.3.1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 | 第47-52页 |
3.3.2 模糊神经网络分流器设计 | 第52-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区域分流方法仿真分析 | 第57-75页 |
4.1 仿真实验设计 | 第57-61页 |
4.1.1 需求加载 | 第57-58页 |
4.1.2 评价指标选取 | 第58-59页 |
4.1.3 仿真方案选择与实施 | 第59-61页 |
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74页 |
4.2.1 状态1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4.2.2 状态2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4.2.3 状态3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4.3 不同状态下的最优分流方法选择 | 第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