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确定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读”法及“读”法教学的概述 | 第16-33页 |
第一节 语文“读”法及“读”法教学的概念及分类 | 第16-24页 |
一、“读”法的概念 | 第16-18页 |
二、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概念 | 第18-19页 |
三、初中语文“读”法的分类 | 第19-24页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依据 | 第24-27页 |
一、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24-25页 |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第25-26页 |
三、满足语文教学一贯性的要求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意义 | 第27-31页 |
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 第27-28页 |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 第28-30页 |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读”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读”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读”的内容局限 | 第33-34页 |
二、“读”的方式单一 | 第34-36页 |
三、“读”的过程低效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读”法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一、教师对“读”法教学目的不明确 | 第38-40页 |
二、教师对“读”法教学操作不恰当 | 第40-41页 |
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对“读”的冲击 | 第41-42页 |
四、科技发展对学生“读”的影响 | 第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实施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 第44-77页 |
第一节 实施初中语文“读”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44-49页 |
一、坚持语文课程标准与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相结合 | 第44-46页 |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 第46-47页 |
三、坚持多元化评价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教师正确地认识“读”法教学 | 第49-53页 |
一、树立明确的“读”法教学观念 | 第49-51页 |
二、确立完整的“读”法教学目标 | 第51-52页 |
三、提高“读”法教学的效率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教师正确地运用“读”法教学 | 第53-70页 |
一、“读”的内容要全面 | 第53-56页 |
二、“读”的形式要灵活 | 第56-58页 |
三、“读”的过程要务实 | 第58-70页 |
第四节 将“读”法教学贯穿于校内、校外 | 第70-75页 |
一、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 第70-72页 |
二、拓展学生“读”的内容 | 第72-73页 |
三、保证学生“读”的时间 | 第73-75页 |
本章小节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