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跨领域视角下司法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研究--以Z机构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2-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视角第13页
        1.3.3 研究问题第13-14页
        1.3.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5 研究对象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司法社会工作第16页
        2.1.2 跨领域视角第16页
        2.1.3 社会工作督导第16-17页
    2.2 文献回顾第17-22页
        2.2.1 司法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2.2.2 社会工作督导的相关研究第19-22页
    2.3 过往研究总结第22-24页
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4-28页
    3.1 法学与社会工作第24-26页
        3.1.1 司法社会工作机构的成立第24页
        3.1.2 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第24-25页
        3.1.3 司法社会工作的阻碍第25-26页
    3.2 跨领域视角下督导的作用第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四章 Z机构司法社会工作的督导现状第28-36页
    4.1 Z机构的运行概况第28页
    4.2 Z机构社会工作督导现状第28-34页
        4.2.1 督导背景第28-29页
        4.2.2 督导形式第29页
        4.2.3 督导功能第29-31页
        4.2.4 督导关系第31-32页
        4.2.5 督导过程第32-33页
        4.2.6 督导效果评估第33-34页
    4.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五章 影响司法社会工作督导成效的因素分析第36-44页
    5.1 机构层面第36-38页
        5.1.1 督导制度有待完善第36页
        5.1.2 机构负责人与督导之间的沟通频率第36-38页
    5.2 督导层面第38-40页
        5.2.1 督导自身素质第38页
        5.2.2 督导工作经验第38-39页
        5.2.3 督导形式第39-40页
    5.3 社会工作者层面第40-41页
    5.4 社会层面第41-42页
    5.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六章 司法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建立与完善第44-52页
    6.1 督导计划期第44-46页
        6.1.1 督导员的选择第44-45页
        6.1.2 督导对象第45页
        6.1.3 督导的责任第45-46页
        6.1.4 规范性要求第46页
    6.2 督导中期第46-48页
        6.2.1 督导的内容第46-47页
        6.2.2 督导的程序和方法第47页
        6.2.3 督导的伦理原则第47-48页
    6.3 督导后期第48-49页
        6.3.1 督导的成效评估第48页
        6.3.2 规范性评估第48-49页
    6.4 督导的服务保障第49-50页
        6.4.1 参加督导培训,提升督导者能力第49页
        6.4.2 机构应建立投诉机制第49-50页
    6.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七章 结语第52-54页
    7.1 研究小结第52页
    7.2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一)学术著作第54页
    (二)学术期刊第54-55页
    (三)学位论文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第58-62页
    附录1 :访谈提纲(机构督导)第58-59页
    附录2 :访谈提纲(机构社工)第59-60页
    附录3 :访谈提纲(机构负责人)第60-61页
    附录4 :司法社会工作督导记录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拐卖儿童家庭的社会再适应研究
下一篇:当代男性研究生性别气质研究--基于西安市五所高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