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被拐卖儿童家庭的社会再适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拐卖儿童现状第11-12页
        1.1.2 引发的问题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9页
        1.3.1 拐卖儿童的现状研究第14页
        1.3.2 被拐卖儿童家庭的现存问题第14-15页
        1.3.3 被拐卖儿童家庭问题的解决措施第15-16页
        1.3.4 社会工作对被拐卖儿童家庭的介入研究第16-17页
        1.3.5 家庭社会工作对儿童的介入研究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9-27页
    2.1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1.1 访谈法第19-20页
        2.1.2 观察法第20-21页
    2.2 研究问题与思路第21-24页
        2.2.1 研究问题第21页
        2.2.2 研究思路第21-23页
        2.2.3 研究创新点第23-24页
    2.3 理论视角第24-25页
        2.3.1 人际需要理论第24页
        2.3.2 优势视角第24-25页
        2.3.3 认知行为理论第25页
        2.3.4 赋权理论第25页
    2.4 核心概念界定第25-26页
        2.4.1 被拐卖儿童家庭第25页
        2.4.2 家庭社会工作第25-26页
        2.4.3 社会再适应第26页
    2.5 案主家庭情况简介第26-27页
第三章 被拐卖儿童家庭社会再适应状况第27-33页
    3.1 家庭生活情形第27-29页
        3.1.1 家庭成员的身体伤害第27-28页
        3.1.2 家庭经济损失第28页
        3.1.3 家庭功能转变第28-29页
    3.2 心理适应状态第29-30页
        3.2.1 自我责难的心理第29页
        3.2.2 执着寻子的信念第29-30页
        3.2.3 失望与希望的考验第30页
    3.3 社会交往处境第30-33页
        3.3.1 认知偏差造成的心理隔阂第30-31页
        3.3.2 情感回避导致的自我封闭第31-32页
        3.3.3 人格障碍引起的行为失调第32-33页
第四章 被拐卖儿童家庭再适应困难之成因探究第33-37页
    4.1 家庭自我层面第33-34页
        4.1.1 自我责难心理第33页
        4.1.2 自我道德拷问第33-34页
        4.1.3 抚养权丧失第34页
    4.2 宏观社会层面第34-37页
        4.2.1 社会经济支持力度较低第34-35页
        4.2.2 社会法律支持力度较低第35-36页
        4.2.3 社会情感支持力度较低第36-37页
第五章 个案工作介入过程第37-51页
    5.1 接案第37-39页
        5.1.1 个案A家庭的基本情况第37-38页
        5.1.2 个案B家庭的基本情况第38-39页
    5.2 预估第39-40页
        5.2.1 个案A存在的问题第39页
        5.2.2 个案B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5.3 目标第40-41页
        5.3.1 A家庭个案服务目标第40-41页
        5.3.2 B家庭个案服务目标第41页
    5.4 介入过程第41-48页
        5.4.1 A家庭个案介入过程第41-42页
        5.4.2 A家庭个案介入重点第42-44页
        5.4.3 B家庭个案介入过程第44-45页
        5.4.4 B家庭个案介入重点第45-48页
    5.5 结案与评估第48-51页
        5.5.1 结案第48-49页
        5.5.2 A家庭介入评估第49-50页
        5.5.3 B家庭介入评估第50-51页
第六章 家庭互助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第51-59页
    6.1 活动背景第51-52页
    6.2 活动目标第52页
    6.3 活动过程第52-53页
    6.4 活动总结第53-54页
    6.5 活动评估第54-59页
        6.5.1 过程评估第54-55页
        6.5.2 结果评估第55-59页
第七章 结语第59-65页
    7.1 介入效果评析第59-60页
    7.2 文章总结第60页
    7.3 研究局限第60-61页
    7.4 服务建议第61-62页
        7.4.1 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灵活应用第61页
        7.4.2 合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第61页
        7.4.3 尊重案主个人观点第61-62页
    7.5 研究展望第62-65页
        7.5.1 重视社会组织力量第62页
        7.5.2 完善被拐卖儿童家庭救助工作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一 被拐卖儿童家庭基本信息第67-70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100个被拐卖儿童家庭)第70-71页
附录三 访谈提纲(被拐卖儿童家庭A、B)第71-73页
附录四 访谈提纲(互助小组组员)第73-74页
附录五 访谈提纲(每期小组主持人)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5-77页
答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居民社会心态研究
下一篇:跨领域视角下司法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研究--以Z机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