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7页
    1.1 背景和问题第6-7页
    1.2 目的和意义第7-9页
        1.2.1 研究目的第7-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4 基本概念界定第12-14页
        1.4.1 课程资源第12页
        1.4.2 预设第12-13页
        1.4.3 生成第13-14页
        1.4.4 生成性课程资源第14页
    1.5 思路与方法第14-17页
        1.5.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5.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生成性课程资源概况第17-25页
    2.1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第17-18页
        2.1.1 动态生成性第17页
        2.1.2 价值开发性第17-18页
        2.1.3 主体依赖性第18页
        2.1.4 循环利用性第18页
    2.2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分类第18-19页
        2.2.1 主动生成资源与被动生成资源第18-19页
        2.2.2 积极生成资源与消极生成资源第19页
        2.2.3 显性生成资源与隐性生成资源第19页
    2.3 生成性课程资源中各要素的关系第19-25页
        2.3.1 充分预设与智慧生成的关系第19-21页
        2.3.2 教师与学生交往合作的关系第21-22页
        2.3.3 三次备课与多次利用的关系第22-25页
第三章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与原因第25-39页
    3.1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第25-36页
        3.1.1 割裂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25-29页
        3.1.2 疏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第29-32页
        3.1.3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第32-35页
        3.1.4 缺乏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第35-36页
    3.2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9页
        3.2.1 应试教育残存思想与先进教育理念相冲突第36-37页
        3.2.2 教师群体生成意识薄弱及对生成存有误解第37页
        3.2.3 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应对生成的能力第37页
        3.2.4 学生缺乏生成的主观能动性第37-39页
第四章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第39-53页
    4.1 充分预设与智慧生成相结合第39-44页
        4.1.1 充分预设第39-42页
        4.1.2 智慧生成第42-44页
    4.2 注重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第44-47页
        4.2.1 捕捉学生的课堂提问第45页
        4.2.2 捕捉学生的错误理解第45-46页
        4.2.3 捕捉学生的发散思维第46-47页
    4.3 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第47页
    4.4 提高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第47-53页
        4.4.1 注重积累课例第47-49页
        4.4.2 注重反思过程第49-51页
        4.4.3 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湘西州城区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