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研究--以F市第S人民医院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导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际意义 | 第1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探讨 | 第11页 |
2.精神康复服务的学术梳理 | 第11-13页 |
3.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的研究 | 第13-14页 |
4.文献简评 | 第14-16页 |
二、理论架构和研究设计 | 第16-20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6页 |
1.精神康复 | 第16页 |
2.重性精神疾病 | 第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优势视角理论 | 第16-17页 |
2.社会互动理论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8-19页 |
2.资料的收集方法 | 第19-20页 |
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困境研究 | 第20-23页 |
(一)困境的表现 | 第20-21页 |
1.容易遗忘病情 | 第20页 |
2.饱受药物煎熬 | 第20页 |
3.负面情绪严重 | 第20-21页 |
4.社会功能减退 | 第21页 |
5.社会歧视严重 | 第21页 |
6.生活无意义感 | 第21页 |
(二)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1.替代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明显 | 第21页 |
2.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错误认知 | 第21-22页 |
3.院舍化生活导致社会功能减退 | 第22页 |
4.大众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 第22-23页 |
四、小组工作介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过程 | 第23-39页 |
(一)气质助情谊小组工作方案 | 第23-27页 |
1.小组背景 | 第23页 |
2.小组目的与目标 | 第23-24页 |
3.小组工作计划及流程表 | 第24-26页 |
4.困难预估及应对方法 | 第26页 |
5.小组工作前期筹备 | 第26-27页 |
(二)小组工作的过程 | 第27-34页 |
1.缘来相识 | 第27-28页 |
2.往来礼仪 | 第28-29页 |
3.端正仪态 | 第29-31页 |
4.礼仪表演 | 第31-32页 |
5.分享总结 | 第32-34页 |
(三)小组工作的评估 | 第34-38页 |
1.小组工作的评估方法及工具 | 第34页 |
2.小组工作的评估结果 | 第34-35页 |
3.出院率 | 第35页 |
4.出席情况(包括旁听者) | 第35页 |
5.成效评估 | 第35-36页 |
6.组员的评估 | 第36页 |
7.督导评估 | 第36-37页 |
8.工作者自评 | 第37-38页 |
(四)小组工作的跟进 | 第38-39页 |
1.组员个人情况 | 第38页 |
2.组员D的变化 | 第38页 |
3.组员E的变化 | 第38-39页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9-4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1.小组工作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可行性 | 第39页 |
2.从医院到社区的路径思考 | 第39-40页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0-42页 |
1.研究的不足 | 第40页 |
2.建议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