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页 |
3.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四)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二、桂林市流浪未成年人概况 | 第20-23页 |
(一)桂林市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单位基本状况——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例 | 第20页 |
(二)桂林市流浪未成年人面临的困境状况 | 第20-23页 |
1.生活困境 | 第20-21页 |
2.安全困境 | 第21页 |
3.身份歧视 | 第21-22页 |
4.生理缺陷 | 第22-23页 |
三、个案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的实务过程 | 第23-41页 |
(一)流浪未成年人个案的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1.案主个人资料 | 第23页 |
2.个案背景分析 | 第23-24页 |
(二)接案 | 第24-26页 |
1.获取案主的信任 | 第24页 |
2.采用专业的会谈技巧 | 第24-25页 |
3.尊重案主选择,建立专业关系 | 第25-26页 |
(三)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 | 第26-32页 |
1.资料收集 | 第26-27页 |
2.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 | 第27-29页 |
3.对潜在服务对象的问题评估 | 第29-30页 |
4.核心问题界定 | 第30-32页 |
(四)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 第32页 |
1.确定目标 | 第32页 |
2.制定计划书 | 第32页 |
(五)执行个案计划 | 第32-38页 |
(六)评估与结案 | 第38-41页 |
1.评估 | 第38-39页 |
2.结案 | 第39-41页 |
四、个案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的反思 | 第41-44页 |
(一)介入的成效 | 第41页 |
(二)个案工作介入的不足 | 第41-42页 |
1.介入方法不足 | 第41-42页 |
2.介入理论运用的不足 | 第42页 |
3.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理念的适应性不足 | 第42页 |
(三)建议 | 第42-44页 |
1.正确树立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理念 | 第42-43页 |
2.注重个案工作方法在救助中的应用 | 第43页 |
3.加强关爱和监管,预防流浪行为发生 | 第43页 |
4.推动立法进程,为救助提供保障 | 第43-44页 |
五、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