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3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模型构建 | 第16-38页 |
2.1 并购整合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2.1.1 并购整合的概念、内容、阶段与模式 | 第16-17页 |
2.1.2 并购整合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23页 |
2.2 资源理论 | 第23-24页 |
2.3 制度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制度理论与合法性 | 第24-25页 |
2.3.2 制度距离与合法性约束 | 第25-26页 |
2.4 制度距离、资源能力与并购后整合行为 | 第26-35页 |
2.4.1 并购后整合行为的界定 | 第26-28页 |
2.4.2 制度距离的作用维度及合法性约束 | 第28-33页 |
2.4.3 资源能力与并购后整合行为 | 第33-35页 |
2.5 并购后整合行为与整合绩效 | 第35-36页 |
2.6 初步概念框架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8-48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3.2 研究对象选取 | 第39-41页 |
3.2.1 研究对象的选取标准 | 第39-40页 |
3.2.2 案例对象的选择 | 第40-41页 |
3.3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41-44页 |
3.3.1 多种证据来源 | 第41-42页 |
3.3.2 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 | 第42-43页 |
3.3.3 构建证据链 | 第43-44页 |
3.4 信度与效度 | 第44-47页 |
3.4.1 构念效度 | 第45-46页 |
3.4.2 内在效度 | 第46页 |
3.4.3 外部效度 | 第46页 |
3.4.4 信度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案例企业描述 | 第48-58页 |
4.1 主并企业:广东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A交通) | 第48-51页 |
4.1.1 企业简介 | 第48-49页 |
4.1.2 A交通“并购—整合—增长”战略背景 | 第49-51页 |
4.2 目标企业I:肇庆市B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肇庆B公司) | 第51-54页 |
4.2.1 企业简介 | 第51-52页 |
4.2.2“A交通”并购整合“肇庆B公司” | 第52-54页 |
4.3 目标企业II:广东阳江C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阳江C公司) | 第54-57页 |
4.3.1 企业简介 | 第54-55页 |
4.3.2“A交通”并购整合“YL公司”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讨论与理论发展 | 第58-91页 |
5.1 制度距离与合法性约束 | 第58-70页 |
5.1.1 管制距离与合法性约束 | 第58-60页 |
5.1.2 规范距离与合法性约束 | 第60-64页 |
5.1.3 认知距离与合法性约束 | 第64-67页 |
5.1.4 命题归纳 | 第67-70页 |
5.2 资源能力与并购后整合行为的关系 | 第70-79页 |
5.2.1 并购后整合行为框架的确定 | 第70页 |
5.2.2 战略性资产与整合程度的关系 | 第70-74页 |
5.2.3 整合管理能力与整合风格的关系 | 第74-76页 |
5.2.4 命题归纳 | 第76-79页 |
5.3 合法性约束对资源能力与并购后整合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79-86页 |
5.3.1 合法性约束对战略性资产互补性与整合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79-82页 |
5.3.2 合法性约束对整合管理能力与整合风格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82-83页 |
5.3.3 命题归纳 | 第83-86页 |
5.4 并购后整合行为与整合绩效 | 第86-89页 |
5.4.1 并购后整合行为与整合绩效的关系 | 第86-89页 |
5.4.2 命题归纳 | 第89页 |
5.5 概念模型整合与修正 | 第89-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附录:访谈提纲(以肇庆B公司为例) | 第102-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