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2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第10-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2.3.1 研究问题与内容 | 第17-18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 中学阶段“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进阶框架的初步建构 | 第19-31页 |
3.1 进阶维度的确立 | 第19-20页 |
3.2 进阶变量的确立 | 第20-21页 |
3.3 进阶层级的确立 | 第21-28页 |
3.3.1 最低层级 | 第22-24页 |
3.3.2 最高层级 | 第24-26页 |
3.3.3 中间层级 | 第26-28页 |
3.4 初步构建的学习进阶框架 | 第28-31页 |
4 “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进阶的实证研究 | 第31-48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4.2 测试工具的编写及评价标准 | 第31-36页 |
4.2.1 测试工具的编写 | 第31-33页 |
4.2.2 测试工具的评价标准 | 第33-35页 |
4.2.3 测试工具评价标准的信度检验 | 第35-36页 |
4.3 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41页 |
4.3.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与过程 | 第36-37页 |
4.3.2 数据概要信息分析 | 第37-39页 |
4.3.3 试题与Rasch模型的拟合分析 | 第39-40页 |
4.3.4 试题难度与能力的对应关系分析 | 第40-41页 |
4.4 学习进阶的有效性验证与调整 | 第41-48页 |
4.4.1 利用怀特图进行验证与调整 | 第41-44页 |
4.4.2 调整后层级间的差异性检验 | 第44-46页 |
4.4.3 学生认知水平现状 | 第46-48页 |
5 结语 | 第48-52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8-50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50-51页 |
5.3 研究反思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