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激励与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激励与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对构建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启示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及其激励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2.1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现状 | 第21页 |
2.2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家族型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 第22-23页 |
2.2.2 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 第23页 |
2.2.3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23-24页 |
2.3 职业经理人对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2.4.1 职业经理人激励方式分类 | 第25页 |
2.4.2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现状描述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2.4.3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现存问题分析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2-40页 |
3.1 研究前提 | 第32页 |
3.2 变量设计 | 第32-34页 |
3.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3.3.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3.3.2 回归模型构建 | 第35页 |
3.4 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3.4.1 因子分析 | 第35-36页 |
3.4.2 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 | 第40-53页 |
4.1 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稳定性的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 | 第40-47页 |
4.1.1 维持委托一代理关系稳定性的条件分析 | 第40-42页 |
4.1.2 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稳定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 | 第42-47页 |
4.2 基于市场声誉的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 | 第47-48页 |
4.2.1 声誉激励与约束的必要性 | 第47页 |
4.2.2 职业经理人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7-48页 |
4.3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优化调整路径 | 第48-51页 |
4.3.1 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4.3.2 改进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 | 第49-51页 |
4.3.3 民营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的协调统一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研究结论及贡献 | 第53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5.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