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第19-21页 |
2.4 研究过程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县域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量化分析 | 第22-42页 |
3.1 县域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总体情况 | 第22-25页 |
3.1.1 师幼互动在三大维度的得分及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3.1.2 师幼互动在10个子维度上的得分及总体情况 | 第23-25页 |
3.2 不同性质幼儿园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25-29页 |
3.2.1 不同性质幼儿园在三大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26-27页 |
3.2.2 不同性质幼儿园在10个子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27-29页 |
3.3 不同年龄班级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29-33页 |
3.3.1 不同年龄班级在三大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0-31页 |
3.3.2 不同年龄班级在10个子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1-33页 |
3.4 不同身份信息教师在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3-42页 |
3.4.1 不同学历背景教师在三大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4-35页 |
3.4.2 不同学历背景教师在10个子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5-37页 |
3.4.3 不同工作年限教师在三大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7-38页 |
3.4.4 不同工作年限教师在10个子维度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县域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性分析 | 第42-70页 |
4.1 县域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 第42-59页 |
4.1.1 “情感支持”维度的案例分析 | 第42-49页 |
4.1.2 “课堂组织”维度的案例分析 | 第49-54页 |
4.1.3 “教学支持”维度的案例分析 | 第54-59页 |
4.2 不同性质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分析 | 第59-62页 |
4.2.1 公立幼儿园常规管理严格,私立幼儿园常规管理宽松 | 第59-60页 |
4.2.2 公立幼儿园使用地方特色材料,私立幼儿园统一使用材料包 | 第60-61页 |
4.2.3 公立幼儿园重视认知引导,私立幼儿园重视技能指导 | 第61-62页 |
4.3 不同年龄班级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 | 第62-65页 |
4.3.1 小班以教师主导,幼儿模仿为主;中大班由教师引出主题,幼儿自主创作 | 第63页 |
4.3.2 小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效率较低;中大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效率高 | 第63-64页 |
4.3.3 小班教师的封闭式问题多;中大班教师的开放式问题增多 | 第64-65页 |
4.4 不同工作年限教师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 | 第65-70页 |
4.4.1 教龄10年以内的教师热情积极,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恩威并施 | 第65-67页 |
4.4.2 教龄10年以内的教师敏感性低,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敏感性高 | 第67页 |
4.4.3 教龄10年以内的教师互动行为按部就班,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互动行为灵活多变 | 第67-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5.1 量化分析结果 | 第70-71页 |
5.2 质性分析结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研究建议 | 第72-78页 |
6.1 幼儿园层面—抓特色、建制度 | 第72-74页 |
6.1.1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材料,构建可在县域地区复制的幼儿园文化 | 第72-73页 |
6.1.2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在制度建设中坚持“因课制宜” | 第73页 |
6.1.3 完善幼儿园评价体系,通过多渠道做到“多视角评价” | 第73-74页 |
6.2 教师层面—提素养,保初心 | 第74-75页 |
6.2.1 加深教师对于美的理解,提高自身审美素养 | 第74页 |
6.2.2 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观,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 第74-75页 |
6.2.3 学习师幼互动策略,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 第75页 |
6.3 幼儿层面—扩空间、增时间 | 第75-78页 |
6.3.1 拓展探索空间 | 第75-76页 |
6.3.2 增加创作时间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