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第13-17页
        1.1 心理弹性的概念第13-14页
        1.2 心理弹性的结构第14页
        1.3 心理弹性模型的作用机制第14-15页
        1.4 心理弹性的测量第15-16页
        1.5 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第17-20页
        2.1 社会支持的概念第17-18页
        2.2 社会支持的分类第18页
        2.3 社会支持的测量第18-19页
        2.4 聋哑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3 心理控制源研究综述第20-22页
        3.1 心理控制源的概念第20页
        3.2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3.3 心理控制源的测量第21-22页
    4 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第22-25页
        4.1 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4.2 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第23-25页
第二部分 总体研究设计第25-29页
    1 问题提出第25-26页
        1.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5页
        1.2 问题提出第25-26页
    2 研究目的第26页
    3 本研究的意义第26-27页
        3.1 理论意义第26页
        3.2 实践意义第26-27页
    4 核心概念界定第27-28页
    5 总体研究假设第28页
    6 总体研究思路第28-29页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与结果第29-43页
    研究一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特点第29-37页
        1 研究目的第29页
        2 研究假设第29页
        3 研究方法第29-31页
            3.1 研究对象第29-30页
            3.2 研究工具第30-31页
            3.3 施测过程第31页
            3.4 数据处理第31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4.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分析第31-33页
            4.2 聋哑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分析第33-34页
            4.3 聋哑初中心理控制源的特点分析第34-35页
            4.4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第35-37页
    研究二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第37-43页
        1 研究目的第37页
        2 研究假设第37页
        3 研究方法第37-39页
            3.1 研究对象第37页
            3.2 研究工具第37-38页
            3.3 施测过程第38-39页
            3.4 数据处理第39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4.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第39-40页
            4.2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第40页
            4.3 聋哑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第40-41页
            4.4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聋哑初中生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差异分析第41-43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43-51页
    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第43-44页
        1.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第43页
        1.2 聋哑初中生与健全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对比分析第43-44页
    2 聋哑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第44-45页
        2.1 聋哑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第44页
        2.2 聋哑初中生与健全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对比分析第44-45页
    3 聋哑初中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第45-46页
        3.1 聋哑初中生心理控制源的总体状况第45页
        3.2 聋哑初中生与健全初中生心理控制源的对比分析第45-46页
    4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46-47页
        4.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6-47页
        4.2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生源地差异第47页
    5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分析第47-51页
        5.1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第47-48页
        5.2 聋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分析第48-49页
        5.3 聋哑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第49-51页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第51-55页
    1 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应建立在了解聋哑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之上第51-52页
    2 增加社会支持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第52-54页
        2.1 增加家庭支持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第52页
        2.2 增加朋友支持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第52-53页
        2.3 增加其他支持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第53-54页
    3 建立正确的控制源提高聋哑学生心理弹性第54-55页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1 研究结论第55页
    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之情绪理解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限制性团体沙盘对大学生自我接纳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