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时代背景 | 第12页 |
1.2 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1.2.1 教科书“一标多本” | 第12-13页 |
1.2.2 高考命题模式发生变化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1 对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14-15页 |
1.4.2 对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3 对教科书与高考题的衔接关系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页 |
2.1.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8页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8-21页 |
2.2.1 研究对象及框架 | 第18-19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2.2.2 内容分析法 | 第19-20页 |
2.2.2.3 比较分析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与其高考试题的衔接性研究 | 第21-48页 |
3.1 试题来源取材于教科书的情况统计 | 第21-36页 |
3.1.1 2009—2013年高考大纲考点出现频率统计 | 第21-31页 |
3.1.2 常见考点取材情况的深度分析 | 第31-36页 |
3.1.2.1 考点取材于教科书程度的界定 | 第31页 |
3.1.2.2 考点取材于教科书的具体情况分析 | 第31-36页 |
3.2 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与其高考试题衔接情况的差异性研究 | 第36-44页 |
3.2.1 从课标卷到山东卷命题脱离课本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 第36-37页 |
3.2.2 新课标卷有机物相关知识的考查偏离度较低 | 第37-40页 |
3.2.3 江苏卷注重化学与STSE的考查 | 第40-41页 |
3.2.4 山东卷实验部分的考查偏离度较高 | 第41-44页 |
3.3 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与其高考试题衔接情况的共性研究 | 第44-47页 |
3.3.1 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考查偏离程度普遍偏低 | 第44-45页 |
3.3.2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仍是重中之重 | 第45-47页 |
3.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4章 本研究在教师教学方面的启示 | 第48-55页 |
4.1 夯实基础,重视主干知识的教学 | 第48页 |
4.2 教学中注意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 第48-51页 |
4.2.1 重视对课本中注释部分的讲解 | 第49-50页 |
4.2.2 讲解习题时切忌就题论题 | 第50-51页 |
4.3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 第51-52页 |
4.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 第52-55页 |
4.4.1 强调科学导课的重要性 | 第53-54页 |
4.4.2 充分利用课本的阅读材料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语与研究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