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5.2 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1.5.3 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1.6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2.1 关于科学探究的研究 | 第16-19页 |
2.1.1 科学探究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2 科学探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6-19页 |
2.2 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界定 | 第19-21页 |
2.3 关于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探究比较模型的构建 | 第24-36页 |
3.1 教科书中科学探究内容的呈现 | 第24-32页 |
3.1.1 人教版教科书共同必修模块中科学探究内容的呈现 | 第24-28页 |
3.1.2 沪科版教科书共同必修模块中科学探究内容的呈现 | 第28-32页 |
3.2 比较模型的构建 | 第32-36页 |
第4章 人教版与沪科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 | 第36-50页 |
4.1 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栏目的比较 | 第36-39页 |
4.1.1 科学探究栏目的类别 | 第36页 |
4.1.2 科学探究栏目的数量 | 第36-38页 |
4.1.3 科学探究栏目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4.2 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 | 第39-41页 |
4.2.1 科学探究内容的数量比较 | 第39-40页 |
4.2.2 科学探究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4.3 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活动方式的比较 | 第41-43页 |
4.3.1 科学探究活动方式的统计比较 | 第41-42页 |
4.3.2 科学探究活动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4.4 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开放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4.4.1 科学探究开放水平的统计比较 | 第43-44页 |
4.4.2 科学探究开放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4.5 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要素体现的比较分析 | 第45-50页 |
4.5.1 科学探究要素体现的统计比较 | 第45-47页 |
4.5.2 科学探究要素体现的比较分析 | 第47-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8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建议 | 第51-56页 |
5.2.1 对于教师的建议 | 第52-53页 |
5.2.2 对于教学的建议 | 第53-54页 |
5.2.3 对于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 第54-56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