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2 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3.1 自理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3.1.1 自理能力的定义 | 第12页 |
3.1.2 国内外对中学生自理能力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3.2 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3.2.1 学业成绩的定义 | 第14页 |
3.2.2 国内外对学业成绩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3.3 陪读学生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3.3.1 陪读学生的界定 | 第16页 |
3.3.2 国内关于中学生陪读现象的研究 | 第16-17页 |
3.4 住校学生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3.4.1 住校生的界定 | 第17-18页 |
3.4.2 住校生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4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5 研究方案 | 第20-22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5.1.1 文献综述法 | 第20页 |
5.1.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5.2 被试的选取 | 第20-21页 |
5.3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5.4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6.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2-25页 |
6.1.1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与分析 | 第22页 |
6.1.2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生源地差异与分析 | 第22-23页 |
6.1.3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与分析 | 第23-24页 |
6.1.4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类别差异 | 第24-25页 |
6.2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 第25-26页 |
6.2.1 自我卫生意识差 | 第25页 |
6.2.2 家长的培养意识偏差 | 第25-26页 |
6.2.3 学生理财意识差 | 第26页 |
6.3. 学业成绩对比结果 | 第26-27页 |
6.4 陪读生与住校生学业成绩各维度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7 陪读生大量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7.1 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 第29页 |
7.2 社会价值观偏失 | 第29-30页 |
7.3 我国教育体制因素 | 第30页 |
7.4 家庭经济条件提高 | 第30页 |
7.5 学校住宿条件落后 | 第30页 |
7.6 学校寄宿管理不尽人意 | 第30页 |
7.7 家长的观念 | 第30-32页 |
7.7.1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 第31页 |
7.7.2 家长的补偿心理 | 第31页 |
7.7.3 家长的恐惧心理 | 第31页 |
7.7.4 家长盲目跟风的心理 | 第31-32页 |
8. 对策和建议 | 第32-37页 |
8.1 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 | 第32-33页 |
8.1.1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 第32页 |
8.1.2 提高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 第32-33页 |
8.2 家长方面 | 第33-34页 |
8.2.1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 第33页 |
8.2.2 家长要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 | 第33-34页 |
8.3 学校方面 | 第34-35页 |
8.3.1 提高学校管理 | 第34页 |
8.3.2 提高教师素质 | 第34-35页 |
8.3.3 提高管理员的素质水平 | 第35页 |
8.3.4 健全和完善宿舍文化 | 第35页 |
8.3.5 学校不要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家长 | 第35页 |
8.4 社会方面 | 第35-37页 |
8.4.1 改变用人观念 | 第35-36页 |
8.4.2 重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