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8-9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 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1.1 信任和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1.1 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1.2 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 人际信任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3 人际信任的分类 | 第12-13页 |
1.4 人际信任的测量方法 | 第13-17页 |
1.4.1 人际信任的测评量表 | 第13-15页 |
1.4.2 人际信任的博弈实验 | 第15-17页 |
1.5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5.1 个体因素 | 第17页 |
1.5.2 情境因素 | 第17-18页 |
2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1 应对方式的概念 | 第18页 |
2.2 应对方式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 应对方式的测量 | 第19页 |
2.4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 第21-23页 |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21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1-23页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3-39页 |
研究一 不同风险水平、决定次序下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人际信任行为的比较研究 | 第23-3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1 被试 | 第23-24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3 实验材料及过程 | 第25-26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3.2 实验过程 | 第25-2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3.1 不同风险水平、决定次序下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人际信任行为的情况 | 第26页 |
3.2 性别和主要生活地人口学变量对人际信任行为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决定次序、风险水平、群体类型对人际信任行为的影响 | 第27-30页 |
研究二 不同风险水平、交流主题下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人际信任水平的比较研究 | 第30-3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1 被试 | 第30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0页 |
2.3 研究工具及材料 | 第30-31页 |
2.4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1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3.1 不同风险水平、交流主题下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人际信任水平情况 | 第31页 |
3.2 性别和主要生活地人口学变量对人际信任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交流主题、风险水平、群体类型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 | 第32-35页 |
研究三 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 第35-3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2.1 被试 | 第35页 |
2.2 研究工具及材料 | 第35页 |
2.2.1 人际信任量表 | 第35页 |
2.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第35页 |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5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3.1 不同群体类型、性别和主要生活地被试的人际信任特质情况 | 第35-36页 |
3.2 不同群体类型、性别和主要生活地被试的应对方式情况 | 第36页 |
3.3 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 | 第36-39页 |
第五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9-45页 |
1 被试人际信任的特点 | 第39-40页 |
1.1 不同性别被试的人际信任特点 | 第39页 |
1.2 不同生活地被试的人际信任特点 | 第39-40页 |
1.3 不同群体类型被试的人际信任特点 | 第40页 |
2 决定次序对人际信任行为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交流主题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 | 第41-42页 |
4 风险水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 第42-43页 |
5 应对方式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 第43-45页 |
5.1 被试应对方式的特点 | 第43页 |
5.2 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各因子的相关 | 第43-45页 |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1 总结 | 第45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