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水压力影响下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 | 第14-16页 |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14-15页 |
1.2.2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15-16页 |
1.3 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20页 |
1.3.1 经验易损性分析 | 第16-18页 |
1.3.2 理论易损性分析 | 第18-20页 |
1.4 地震动水压力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方法 | 第23-34页 |
2.1 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及基本流程 | 第23-25页 |
2.2 地震动的选择和处理 | 第25-26页 |
2.2.1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2 地面运动强度指标 | 第26页 |
2.3 桥梁震害及损伤状态评定 | 第26-32页 |
2.3.1 桥梁震害类型 | 第27页 |
2.3.2 结构破坏准则 | 第27-29页 |
2.3.3 桥墩损伤指标 | 第29-31页 |
2.3.4 支座损伤指标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动水压力计算理论 | 第34-41页 |
3.1 动水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3.2 Morison方程 | 第35-36页 |
3.3 辐射波浪法 | 第36-38页 |
3.4 动水压力的其他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能力分析 | 第41-56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4.2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7页 |
4.2.1 OpenSEES简介 | 第42-43页 |
4.2.2 单元选择及材料本构 | 第43-47页 |
4.3 结构损伤指标的量化 | 第47-54页 |
4.3.1 地震作用下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力学特点 | 第47-48页 |
4.3.2 桥墩损伤指标的量化 | 第48-54页 |
4.3.3 支座损伤指标的量化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需求分析 | 第56-67页 |
5.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7页 |
5.2 桥梁无水状态下的地震需求分析 | 第57-61页 |
5.2.1 顺桥向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5.2.2 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5.3 桥梁不同水深状态下的地震需求分析 | 第61-66页 |
5.3.1 动水附加质量的计算 | 第61-65页 |
5.3.2 不同水深状态下的顺、横桥向回归分析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7-77页 |
6.1 地震易损性分析函数 | 第67-68页 |
6.2 无水状态下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8-71页 |
6.2.1 主墩易损性分析 | 第68-70页 |
6.2.2 支座易损性分析 | 第70-71页 |
6.3 不同水深状态下桥梁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 第71-75页 |
6.3.1 纵向地震作用下墩顶易损性曲线 | 第71-73页 |
6.3.2 纵向地震作用下墩底易损性曲线 | 第73-74页 |
6.3.3 横向地震作用下墩底易损性曲线 | 第74-75页 |
6.3.4 纵向地震作用下支座易损性曲线 | 第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