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客专韩江大桥斜桩承载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斜桩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斜桩桩土共同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15-34页 |
2.1 前言 | 第15页 |
2.2 模型试验概述 | 第15-19页 |
2.2.1 相似理论 | 第15页 |
2.2.2 桩土模型设计 | 第15-17页 |
2.2.3 模型槽设计 | 第17-18页 |
2.2.4 量测系统设计 | 第18-19页 |
2.2.5 加载设计 | 第19页 |
2.3 单桩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19-24页 |
2.3.1 单桩模型试验过程 | 第19-20页 |
2.3.2 单桩桩身荷载—沉降(Q-S)曲线 | 第20-21页 |
2.3.3 单桩轴力试验结果 | 第21-22页 |
2.3.4 桩土共同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2.4 群桩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24-32页 |
2.4.1 群桩试验过程 | 第24-25页 |
2.4.2 群桩桩身荷载—沉降(Q-S)曲线 | 第25-27页 |
2.4.3 群桩中单桩内力试验结果 | 第27-32页 |
2.4.4 群桩桩土共同作用机理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斜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 第34-53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MIDAS/GTSNX简介 | 第34页 |
3.3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3.3.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3.3.2 模型结构单元 | 第36页 |
3.4 斜桩单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 第36-41页 |
3.4.1 斜桩单桩承载力分析 | 第36-37页 |
3.4.2 斜桩单桩轴力分析 | 第37-39页 |
3.4.3 斜桩单桩弯矩分析 | 第39-41页 |
3.5 斜桩桩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 第41-52页 |
3.5.1 斜桩桩基承载力分析 | 第41页 |
3.5.2 斜桩基轴力分析 | 第41-48页 |
3.5.3 斜桩基弯矩分析 | 第48-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53-59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数值分析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2.1 各倾斜角度桩基轴力对比 | 第53-54页 |
4.2.2 各倾斜角度桩基轴力对比 | 第54-56页 |
4.3 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