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驱动桥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驱动桥振动特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驱动桥振动特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难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驱动桥有限元分析 | 第16-28页 |
2.1 有限元分析介绍 | 第16-17页 |
2.1.1 有限元法的概述 | 第16页 |
2.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16-17页 |
2.1.3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7页 |
2.2 驱动桥总成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2.3 桥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22页 |
2.3.1 桥壳模型的简化 | 第19-20页 |
2.3.2 桥壳网格的划分 | 第20-21页 |
2.3.3 驱动桥桥壳材料属性与连接方式的建立 | 第21-22页 |
2.4 桥壳模态分析 | 第22-23页 |
2.4.1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2-23页 |
2.4.2 模态分析求解算法 | 第23页 |
2.5 桥壳模态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驱动桥模态实验分析 | 第28-46页 |
3.1 模态实验分析介绍 | 第28-31页 |
3.1.1 模态实验分析发展简述 | 第28页 |
3.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3.2 桥壳模态实验系统组成 | 第31-35页 |
3.2.1 力锤 | 第32页 |
3.2.2 传感器 | 第32-33页 |
3.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第33-35页 |
3.2.4 其他组成部分 | 第35页 |
3.3 桥壳模态分析实验方案 | 第35-38页 |
3.3.1 悬挂方式的选择 | 第35页 |
3.3.2 激励点与响应点的布置 | 第35-36页 |
3.3.3 响应系统的选用 | 第36-37页 |
3.3.4 驱动桥桥壳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4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38-43页 |
3.4.1 桥壳模态实验流程 | 第38-39页 |
3.4.2 桥壳模态实验的难点分析与解决 | 第39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3.5 桥壳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实验分析 | 第46-55页 |
4.1 驱动桥总成系统振动与噪声测试设备介绍 | 第46-48页 |
4.2 驱动桥总成固定与测试工况 | 第48-51页 |
4.2.1 驱动桥总成的安装与传感器介绍 | 第48-49页 |
4.2.2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工况 | 第49-51页 |
4.3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声测试标准曲线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3.1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声监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1-52页 |
4.3.2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结果 | 第52页 |
4.3.3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驱动桥桥壳拓扑优化 | 第55-68页 |
5.1 桥壳拓扑优化技术简介 | 第55页 |
5.2 桥壳拓扑优化理论介绍 | 第55-58页 |
5.2.1 拓扑优化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 第55-56页 |
5.2.2 拓扑优化的灵敏度分析以及近似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5.2.3 拓扑优化技术中的寻优策略和收敛准则 | 第57-58页 |
5.3 桥壳拓扑优化方案 | 第58-59页 |
5.4 桥壳拓扑优化结果 | 第59-63页 |
5.5 桥壳拓扑优化结果验证 | 第63-67页 |
5.5.1 驱动桥桥壳改进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5.2 改进桥壳模态参数的计算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