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设问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一)课堂设问有利于发展思维和创造能力 | 第10页 |
(二)课堂设问在现实教学中仍存在问题 | 第10页 |
(三)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设问值得学习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评述 | 第16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课堂观察法 | 第17页 |
(二)访谈法 | 第17页 |
(三)个案研究法 | 第17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一)设问 | 第17-18页 |
(二)课堂设问 | 第18页 |
(三)课堂设问与课堂提问 | 第18页 |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设问的学科特征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的分析 | 第21-2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工具的运用 | 第21-26页 |
(一)特级教师S老师简介 | 第21-22页 |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22页 |
(三)古德与布罗菲课堂观察量表的运用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6-31页 |
一、课堂设问的类型以分析型问题为主 | 第26页 |
二、要求学生作出答案的类型以探究型为主 | 第26-27页 |
三、主要挑选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 | 第27-28页 |
四、教师设问后有适当的候答时间 | 第28-29页 |
五、教师课堂理答方式以鼓励为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31-37页 |
一、特级教师S老师课堂设问的特点 | 第31-34页 |
(一)设问水平符合学生实际 | 第31-33页 |
(二)课堂设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第33页 |
(三)课堂以鼓励赞扬学生为主 | 第33-34页 |
二、关于S老师课堂设问特点的讨论 | 第34-37页 |
(一)了解研究学生,正确评价 | 第34页 |
(二)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 第34-35页 |
(三)观摩名师课堂,取长补短 | 第35-36页 |
(四)关注课堂生成,调整策略 | 第36页 |
(五)勤写教学反思,不断进步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设问的启示 | 第37-46页 |
一、围绕目标和预设设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 第37-39页 |
(一)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 | 第37页 |
(二)多做预设,联系学生实际设问 | 第37-38页 |
(三)课堂设问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 第38页 |
(四)课堂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 第38-39页 |
二、灵活运用设问艺术,推进学生思维深度 | 第39-44页 |
(一)清晰明确,适时发问 | 第39-40页 |
(二)注意停顿,合理候答 | 第40页 |
(三)关注学生,全面叫答 | 第40-41页 |
(四)积极反馈,鼓励发展 | 第41-44页 |
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敢提问 | 第44-46页 |
(一)设置情境,提高问题意识 | 第44页 |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 第44-45页 |
(三)因势利导,学会质疑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1 | 第50-52页 |
附录2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