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一、引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7页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三、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的理论探讨 | 第24-36页 |
(一)教学问题的类型 | 第24-27页 |
(二)教学问题识别的基本过程 | 第27-30页 |
(三)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要素 | 第30-35页 |
(四)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建立 | 第35-36页 |
四、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检验 | 第36-46页 |
(一)教师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的问卷设计及实施 | 第36-37页 |
(二)数据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第37-42页 |
(三)基于结构方程的模型检验与路径分析 | 第42-46页 |
五、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的现状及一般发展趋势 | 第46-49页 |
(一)教学问题的“无意识-表面化”识别阶段 | 第46页 |
(二)教学问题的“有意识-经验化”识别阶段 | 第46-47页 |
(三)教学问题的“主动-灵活化”识别阶段 | 第47-49页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二)提升建议 | 第51-53页 |
七、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一)研究的不足 | 第53页 |
(二)研究的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 第58-61页 |
附录B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