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物理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以吉林省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引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4页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页
    (五)研究意义第14-15页
    (六)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理论基础第16-19页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第16-17页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17-19页
三、理论探讨第19-29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9页
    (二)名师工作室的理论框架建构第19-22页
    (三)促进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策略第22-27页
    (四)名师工作室团队的一般特征第27-28页
    (五)物理名师工作室的特点第28-29页
四、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的概况第29-32页
    (一)W名师工作室成立的背景第29页
    (二)W名师工作室的目标第29页
    (三)W名师工作室的人员结构第29-30页
    (四)W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第30-32页
五、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32-44页
    (一)创建期第32-35页
    (二)凝聚期第35-41页
    (三)调整期第41-44页
六、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效第44-47页
    (一)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第44页
    (二)形成了丰富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第44-45页
    (三)优效教学领先示范第45-46页
    (四)引领辐射范围广泛第46-47页
七、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的特色第47-53页
    (一)深度备课第48-49页
    (二)课堂教学第49-50页
    (三)课堂评价第50-51页
    (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第51-53页
八、影响团队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53-55页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管理第53页
    (二)成员所在学校的支持第53页
    (三)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第53-54页
    (四)成员自身的能力与发展诉求第54页
    (五)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第54-55页
九、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5-59页
    (一)研究结论第55页
    (二)对物理名师工作室的建议第55-59页
十、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5页
    (一)吉林省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一次访谈提纲第63页
    (二)吉林省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二次访谈提纲第63-64页
    (三)吉林省高中物理W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访谈提纲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物理思维模型建构初步研究
下一篇: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问题识别能力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