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定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跳绳的定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国内关于跳绳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有关跳绳健身健心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有关跳绳在学校开设的研究 | 第16页 |
三、有关跳绳在竞赛中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国外关于跳绳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一、国外有关跳绳健身健心的研究 | 第17-18页 |
二、国外有关跳绳在学校开设的研究 | 第18页 |
三、国外有关跳绳在竞赛中的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五节 跳绳内容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一、跳绳的特点 | 第19-22页 |
(一) 普及性 | 第19页 |
(二) 健身性 | 第19-20页 |
(三) 娱乐性 | 第20页 |
(四) 观赏性 | 第20页 |
(五) 竞技性 | 第20页 |
(六) 民族性 | 第20页 |
(七) 跳绳的分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一)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二) 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22-23页 |
(三) 调查抽样 | 第23页 |
(四)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五)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3页 |
三、访谈法 | 第23-24页 |
四、实地考察法 | 第24页 |
五、数理统计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第一节 跳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有利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一、跳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一)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 第26页 |
(二)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第26-27页 |
(三) 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技能 | 第27页 |
(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第27页 |
(五) 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兴趣 | 第27页 |
二、跳绳课程开设的有利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一) 跳绳对场地、气候要求不高 | 第28页 |
(二) 跳绳对器材投入要求不高 | 第28页 |
(三) 跳绳的安全性高 | 第28-29页 |
(四) 跳绳的趣味性强 | 第29页 |
(五) 不限制参与人数 | 第29页 |
第二节 跳绳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9-41页 |
一、跳绳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二、学生学习跳绳的基本情况 | 第30-33页 |
(一) 学生对跳绳运动的了解程度 | 第30页 |
(二) 学生对跳绳运动喜欢的程度 | 第30-31页 |
(三) 学生选择跳绳课程的动机分析 | 第31-32页 |
(四) 学生对跳绳课程开设的期望分析 | 第32页 |
(五) 学生参加跳绳运动的感受分享 | 第32-33页 |
三、教师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 第33-36页 |
(一) 体育教师年龄性别分布分析 | 第33-34页 |
(二) 体育教师个人学历和职称分布分析 | 第34页 |
(三) 体育教师对跳绳的了解程度分析 | 第34-35页 |
(四) 体育教师对跳绳课程开展的意见 | 第35页 |
(五) 体育教师对跳绳课程教学意愿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35-36页 |
(六) 体育教师对跳绳课程在高校开展前景的预测调查分析 | 第36页 |
四、课程开设的政策分析 | 第36页 |
(一) 体育教师对学校开展跳绳课程支持程度的调查分析 | 第36页 |
五、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分析 | 第36-37页 |
(一) 跳绳课程开设学生对使用场地器材的满意度 | 第36-37页 |
(二) 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场地、器材满足跳绳课程课开设分析 | 第37页 |
六、课程内容开展的情况分析 | 第37-41页 |
(一) 跳绳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二) 跳绳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分析 | 第38页 |
(三) 跳绳课程开设的学期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四) 跳绳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五) 跳绳考核的评定方式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跳绳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课余跳绳活动的开展情况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跳绳课程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4-47页 |
第一节 缺乏专项教师指导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缺乏比赛和展示的机会 | 第45页 |
第三节 缺少有效宣传 | 第45页 |
第四节 跳绳运动整体水平不高 | 第45页 |
第五节 学校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45-46页 |
第六节 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1 | 第52-56页 |
附录2 | 第56-60页 |
附录3 | 第60-61页 |
附录4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