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研究 | 第17-25页 |
2.1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类型 | 第17-19页 |
2.1.1 一般原则 | 第17页 |
2.1.2 改扩建类型 | 第17-19页 |
2.2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目的 | 第19-23页 |
2.2.1 提高运行安全的改扩建 | 第19-20页 |
2.2.2 提高通行能力的改扩建 | 第20-21页 |
2.2.3 增加交叉肢数的改扩建 | 第21-22页 |
2.2.4 主线扩建的改扩建 | 第22-23页 |
2.3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比选 | 第23-24页 |
2.3.1 改扩建方案比选原则 | 第23-24页 |
2.3.2 改扩建方案比选体系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 第25-47页 |
3.1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方案内容及原则 | 第25-26页 |
3.1.1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方案的内容 | 第25页 |
3.1.2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方案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的一般流程 | 第26-27页 |
3.3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方案类型 | 第27-30页 |
3.3.1 完全封闭式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 | 第27-28页 |
3.3.2 完全开放式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 | 第28-30页 |
3.3.3 部分封闭式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 | 第30页 |
3.4 互通式立交交通组织方案比选 | 第30-43页 |
3.4.1 方案设计流程图 | 第30-33页 |
3.4.2 实例分析 | 第33-43页 |
3.5 互通式立交关键部位交通组织 | 第43-46页 |
3.5.1 互通式立交跨线桥交通组织 | 第43-45页 |
3.5.2 匝道端部施工交通组织 | 第45-46页 |
3.5.3 匝道加宽改建施工交通组织 | 第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 第47-60页 |
4.1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安全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4.1.1 交通参与者因素影响 | 第47-48页 |
4.1.2 交通量因素影响 | 第48-49页 |
4.1.3 道路环境影响 | 第49-51页 |
4.2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 第51-57页 |
4.2.1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安全设施 | 第51-54页 |
4.2.2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交通安全管理 | 第54-57页 |
4.3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期间应急预案 | 第57-58页 |
4.3.1 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 第57页 |
4.3.2 应急预案管理措施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实例分析 | 第60-7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0页 |
5.2 组织机构 | 第60-62页 |
5.2.1 组织机构框图 | 第60-62页 |
5.2.2 安全组织机构框图 | 第62页 |
5.3 交通转换组织方案 | 第62-69页 |
5.3.1 交通组织方案编制 | 第64-69页 |
5.4 交通安全技术管理 | 第69-70页 |
5.4.1 封道时安全技术措施 | 第69-70页 |
5.4.2 钢箱梁安装时安全技术措施 | 第70页 |
5.5 应急预案 | 第70-72页 |
5.5.1 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 第70-71页 |
5.5.2 交通应急预案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