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文景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郭文景及创作作品 | 第8页 |
二、竹笛协奏曲《野火》 | 第8-9页 |
三、课题来源、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第一章 《野火》结构分析 | 第10-13页 |
一、第一乐章 | 第10-11页 |
二、第二乐章 | 第11-12页 |
三、第三乐章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竹笛主题音高材料的组织特征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竹笛主题水平形态的组织特征 | 第13-17页 |
一、竹笛主题的大、小二度音程的运用 | 第13-14页 |
二、竹笛主题中四度音程的运用 | 第14-15页 |
三、竹笛主题不同音程的综合应用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竹笛主题中垂直形态的组织特征 | 第17-20页 |
一、半音化音组 | 第17-18页 |
二、全音与半音相结合的音组 | 第18页 |
三、复合性和声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旋律与伴奏织体 | 第20-25页 |
第二节 复调织体 | 第25-27页 |
第三节 乐队中的音色处理 | 第27-34页 |
一、乐队编制 | 第27-28页 |
二、音色布局 | 第28-31页 |
三、配器布局 | 第31-34页 |
(一)乐队声部 | 第31-33页 |
(二)延音技巧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野火》中民族化风格的音乐语言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民族化风格的节奏语言 | 第34-36页 |
一、散板节奏 | 第34-35页 |
二、递增型节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竹笛民族化风格的旋律语言 | 第36-40页 |
一、老六板 | 第36-37页 |
二、人工音阶 | 第37-38页 |
三、五声性旋律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竹笛技巧的拓展与运用 | 第40-43页 |
一、颤音运用 | 第40-41页 |
二、大跳音程 | 第41页 |
三、变化音运用 | 第41-42页 |
四、综合技巧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