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章 空白艺术概说 | 第17-27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1.1 空白的含义 | 第17-19页 |
1.1.2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 第19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2.1 传统哲学基础 | 第20-21页 |
1.2.2 格式塔心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1.2.3 接受美学基础 | 第22-23页 |
1.3 空白艺术的特点 | 第23-24页 |
1.4 空白艺术的教学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第27-39页 |
2.1 调查问卷概况 | 第27-28页 |
2.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2.2.1 对古典诗词的情感态度 | 第28-29页 |
2.2.2 古典诗词学习方式 | 第29-32页 |
2.2.3 学习古典诗词的收获 | 第32-33页 |
2.3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2.3.1 教师对教研动态的把握情况 | 第33-34页 |
2.3.2 教师备课情况 | 第34-35页 |
2.3.3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 | 第35-36页 |
2.3.4 教师教学方法 | 第36页 |
2.4 归因分析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5页 |
3.1 适应初中生心理认知发展特征 | 第39-40页 |
3.2 适合古典诗词的特点 | 第40-42页 |
3.3 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 第42-43页 |
3.4 促进古典诗词审美教育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策略 | 第45-61页 |
4.1 优化教学空白启发探究 | 第45-53页 |
4.1.1 以点带面注重挖掘 | 第46-49页 |
4.1.2 类比迁移发散思维 | 第49-50页 |
4.1.3 利用空白扩展想象 | 第50-52页 |
4.1.4 审视表达深化意蕴 | 第52-53页 |
4.2 巧设课堂空白促进生发 | 第53-58页 |
4.2.1 设置悬念,创空白 | 第54页 |
4.2.2 示范引领,留空白 | 第54-55页 |
4.2.3 调整内容,埋空白 | 第55-56页 |
4.2.4 语言评价,含空白 | 第56-57页 |
4.2.5 合作探究,填空白 | 第57-58页 |
4.3 填补活动空白培养底蕴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附录A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B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