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阈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当前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 | 第9页 |
2.当前教育政策改革的侧重点 | 第9-10页 |
3.课堂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第10-11页 |
4.课堂教学公平的必要性 | 第11页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选题目的 | 第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 第12-14页 |
(1)国内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外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2.关于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的研究 | 第14-18页 |
(1)国内关于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的研究 | 第14-16页 |
(2)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2.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3.描述性研究法 | 第18-19页 |
一、教育公平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 第19-23页 |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 第20-23页 |
1.法学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行为 | 第20-21页 |
2.社会学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行为 | 第21页 |
3.教育学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行为 | 第21-22页 |
4.心理学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行为 | 第22-23页 |
二、教育公平视阈下课堂教学行为现状 | 第23-27页 |
(一)课堂座位安排的失公问题 | 第23页 |
(二)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失公问题 | 第23-25页 |
(三)课堂反馈行为的失公问题 | 第25页 |
(四)课堂评价机制的失公问题 | 第25-27页 |
三、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4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27-29页 |
1.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 | 第27-28页 |
2.社会发展的伴生情况 | 第28-29页 |
3.学校管理的缺陷 | 第29页 |
(二)教师因素 | 第29-31页 |
1.教师素质的不可控性 | 第29-30页 |
2.教学能力的有限性 | 第30-31页 |
3.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 第31页 |
(三)学生因素 | 第31-32页 |
1.教育公平权利意识薄弱 | 第31-32页 |
2.传统师生地位观念的固化 | 第32页 |
(四)家庭因素 | 第32-34页 |
1.家庭条件的客观性 | 第32-33页 |
2.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 | 第33-34页 |
四、优化课堂教学公平行为的建议 | 第34-41页 |
(一)优化课堂教学公正化的大环境 | 第34-35页 |
1.健全课堂教学公平的相关法制和政策 | 第34页 |
2.深化公平公正的全民教育理念 | 第34-35页 |
(二)规范化教师准入和培训工作 | 第35-37页 |
1.突出教师道德水平的准入原则 | 第35-36页 |
2.建立师能与师德并重的培训体系 | 第36-37页 |
(三)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1.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评价中的意义 | 第37-38页 |
2.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设 | 第38页 |
(四)倡导与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 第38-41页 |
1.落实新型师生关系的普遍性 | 第38-39页 |
2.推动家校沟通的正常化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