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我实现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一) 选题原因 | 第12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三) 创新点 | 第13页 |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自我实现理论概述 | 第16-29页 |
| (一) 理论渊源 | 第16-19页 |
| 1. 人的解放 | 第16页 |
| 2. 精神分析学派 | 第16-17页 |
| 3.行为主义 | 第17-18页 |
| 4.第三思潮 | 第18-19页 |
| (二) 自我实现理论 | 第19-21页 |
| (三) 自我实现的价值分析 | 第21-29页 |
| 1.存在与成为的统一 | 第21-23页 |
| 2.行为与动机的统一 | 第23-25页 |
| 3.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 第25-27页 |
| 4.自我与社会的统一 | 第27-28页 |
| 5.实现由匮乏王国到存在王国的飞越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实现在人发展方面的契合 | 第29-42页 |
| (一) 马克思、毛泽东对自我实现的相关观点 | 第29-32页 |
| 1.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观点 | 第29-31页 |
| 2. 毛泽东对自我实现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 第31-32页 |
| (二)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 | 第32-42页 |
| 1. 在对象上的契合 | 第33-34页 |
| 2. 在功能上的契合 | 第34-37页 |
| 3. 在过程中的契合 | 第37-39页 |
| 4. 在原则上的契合 | 第39-40页 |
| 5. 在方法上的契合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实现契合下人的价值分析 | 第42-48页 |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实现契合下人的自我价值 | 第42-44页 |
| 1. 对需要的满足 | 第42-43页 |
| 2. 对满足的需要 | 第43-44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实现契合下人的社会价值 | 第44-48页 |
| 1. 对他人的自觉关心 | 第44-45页 |
| 2. 对社会的自觉关注 | 第45-46页 |
| 3. 对自然的自觉关怀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