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转译理论及《英汉双解词典》 | 第10-14页 |
一、维奈和达贝尔内经典程式理论 | 第10-11页 |
二、双解词典与《英汉双解词典》 | 第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直接翻译程式 | 第14-41页 |
第一节 借词程式(borrowing) | 第15-18页 |
一、音译 | 第15页 |
二、音意兼译 | 第15-18页 |
(一) 音译双关 | 第15-16页 |
(二) 半音半意 | 第16-17页 |
(三) 音译+表意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仿造词语程式(calque) | 第18-25页 |
一、合成仿造的词 | 第18页 |
二、仿造前缀/后缀 | 第18-21页 |
(一) 前缀anti- | 第18页 |
(二) 前缀post- | 第18-19页 |
(三) 前缀super- | 第19页 |
(四) 后缀-ible/-able | 第19-21页 |
三、仿造特殊词缀 | 第21-25页 |
(一) 前缀un- | 第21-23页 |
(二) 前缀dis- | 第23页 |
(三) 前缀in- | 第23-24页 |
(四) 前缀im- | 第24页 |
(五) 后缀-less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直译程式(literal translation) | 第25-41页 |
一、词语释义 | 第25-30页 |
(一) 同义词释义 | 第25-29页 |
(二) 反义词释义 | 第29页 |
(三) 同义词+反义词 | 第29-30页 |
二、短语释义 | 第30-36页 |
(一) 固定短语 | 第30页 |
(二) 语境短语 | 第30-36页 |
三、基准句释义 | 第36页 |
四、同层组合释义 | 第36-38页 |
(一) 同式组合 | 第36页 |
(二) 异式组合 | 第36-38页 |
五、跨层组合释义 | 第38-41页 |
(一) 同义词+固定短语 | 第38-39页 |
(二) 同义词+语境短语 | 第39-40页 |
(三) 同义词+反义短语 | 第40页 |
(四) 反义词+语境短语 | 第40页 |
(五) 反义短语+语境短语 | 第40页 |
(六) 同义词+反义词+短语 | 第40页 |
(七) 同义词+固定短语+语境短语 | 第40页 |
(八) 短语+基准句及其他释义类型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间接翻译程式 | 第41-50页 |
第一节 词性转换程式( transposition) | 第41-43页 |
一、英解为of+被释词的名词式 | 第41页 |
二、英解为(修饰成分)of+解释性的名词短语 | 第41-42页 |
(一) 英解为of+解释性的名词短语 | 第41页 |
(二) 英解为修饰成分of+解释性的名词短语 | 第41-42页 |
三、英解为介词+被释词的名词式/同义词/解释性名词短语 | 第42页 |
(一) 英解为of or like+被释词的名词式 | 第42页 |
(二) 英解为of(or) for+被释词的名词式 | 第42页 |
(三) 英解为of (or)+其他介词+被释词的名词式 | 第42页 |
(四) 英解为of (or)+其他介词+同义词 | 第42页 |
四、英解为综合式 | 第42-43页 |
(一) of+被释词的名词式和(of)+同义词 | 第42页 |
(二) of+同义词或解释性短语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调节程式( modulation) | 第43-48页 |
一、以抽象译具体 | 第43页 |
二、以主动译被动 | 第43-44页 |
三、采用反说正译 | 第44-45页 |
(一) 英解为not/without+形容词 | 第44页 |
(二) 英解为含否定前缀的词 | 第44-45页 |
(三) 英解以肯定式表示否定意味 | 第45页 |
四、省译法与增译法 | 第45-48页 |
(一) 省译法 | 第45-48页 |
(二) 增译法 | 第48页 |
第三节 等值程式(equivalence) | 第48-50页 |
一、习语的转译 | 第49页 |
二、谚语的转译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及思考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