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法律解决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表现及影响 | 第17-24页 |
2.1 立法语言模糊情形之表现 | 第17-20页 |
2.1.1 语义模糊 | 第17-18页 |
2.1.2 界限不清 | 第18-19页 |
2.1.3 词语歧义 | 第19-20页 |
2.2 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积极意义 | 第20-22页 |
2.2.1 有效维护法律稳定 | 第21页 |
2.2.2 实现立法的科学性 | 第21页 |
2.2.3 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空间 | 第21-22页 |
2.3 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消极影响 | 第22-24页 |
2.3.1 造成司法结果的不确定 | 第22页 |
2.3.2 引起公民之间权利义务的不明确 | 第22-23页 |
2.3.3 为司法人员权力的滥用提供条件 | 第23-24页 |
第3章 域外应对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一般方法 | 第24-27页 |
3.1 立法采用复杂的句式 | 第24-25页 |
3.2 同义词或近义词堆积使用 | 第25-27页 |
第4章 我国目前解决立法语言模糊情形的方法与困境 | 第27-33页 |
4.1 我国现有的解决方法 | 第27-29页 |
4.1.1 立法采用严谨的语篇结构 | 第27页 |
4.1.2 多类型多方法的法律解释 | 第27-29页 |
4.2 现有解决方法面临的困境 | 第29-33页 |
4.2.1 立法语言失范现象严重 | 第30-31页 |
4.2.2 裁判解释的适用顺序不统一 | 第31页 |
4.2.3 法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33页 |
第5章 完善立法语言模糊情形解决方法的思考 | 第33-39页 |
5.1 规范立法语言的表达 | 第33-34页 |
5.1.1 规范立法语词的使用 | 第33页 |
5.1.2 规范立法语篇组合及句式排列 | 第33-34页 |
5.2 规范法官对裁判解释的使用 | 第34-36页 |
5.2.1 规范裁判解释之运用 | 第34-36页 |
5.2.2 提高法官专业道德素质 | 第36页 |
5.3 借助语境理解立法语言模糊情形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