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论文

基于压电能量收集的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2 压电能量收集第18-20页
    1.3 设计基于压电能量收集的集成电路面临的挑战第20-2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第27-30页
        1.5.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7-28页
        1.5.2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8-30页
第2章 压电能量收集概述第30-56页
    2.1 压电效应原理第30-31页
    2.2 压电能量收集器的机械与电学模型第31-40页
    2.3 压电能量收集器的源阻抗特性分析第40-42页
    2.4 常见接口电路的效率分析第42-54页
        2.4.1 直接连接电阻负载第42-46页
        2.4.2 带滤波电容的全桥整流器接口电路第46-48页
        2.4.3 典型的电感同步开关接口电路第48-51页
        2.4.4 无桥的电感同步开关接口电路第51-54页
    2.5 电气机械耦合系数第54-55页
    2.6 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压电能量收集器模型参数提取与理论实例研究第56-64页
    3.1 模型参数提取第56-58页
    3.2 常见接口电路的理论实例研究第58-63页
        3.2.1 直接连接电阻第58-60页
        3.2.2 带滤波电容的全桥整流器接口电路第60页
        3.2.3 典型的电感同步开关接口电路第60-62页
        3.2.4 无桥的电感同步开关接口电路第62-63页
    3.3 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自供电式集成有源整流器的电感同步开关电路优化设计与实现第64-92页
    4.1 电感同步开关技术的相关工作第64-67页
        4.1.1 电感同步开关方法简介第64-66页
        4.1.2 品质因子对发电的影响第66-67页
    4.2 电感同步开关电路优化设计第67-72页
        4.2.1 模块框图第67-68页
        4.2.2 电路运行第68-70页
        4.2.3 能量提取效率第70-72页
    4.3 集成电路实现第72-78页
        4.3.1 有源二极管第73-74页
        4.3.2 施密特触发器第74页
        4.3.3 时钟生成器第74-76页
        4.3.4 带启动电路的参考电流产生电路第76-77页
        4.3.5 冷启动运行第77-78页
    4.4 测试结果第78-83页
    4.5 技术扩展1—体二极管翻转电压的电感同步开关优化电路第83-86页
    4.6 技术扩展2—收集极低压电电压能量的电感同步开关优化电路第86-91页
    4.7 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自供电式电感同步开关技术和自适应负载的能量管理电路设计与实现第92-111页
    5.1 相关工作第92-94页
    5.2 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系统设计第94-99页
        5.2.1 电路系统框图第94-95页
        5.2.2 工作模式第95-96页
        5.2.3 电路运行及策略第96-99页
    5.3 集成电路实现第99-105页
        5.3.1 电感同步开关整流器第99-100页
        5.3.2 升压DC-DC转换器第100-101页
        5.3.3 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第101-104页
        5.3.4 时钟发生器第104-105页
    5.4 测试结果第105-110页
    5.5 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自供电式带电感同步开关技术高频开关整流能量收集电路设计与实现第111-122页
    6.1 相关工作第111-112页
    6.2 高频开关整流直接AC-DC变换的能量收集电路设计第112-117页
        6.2.1 模块框图第112-113页
        6.2.2 电路运行第113-115页
        6.2.3 电路运行参数选取第115-117页
    6.3 集成电路实现第117-119页
        6.3.1 开关控制第117-118页
        6.3.2 控制器第118-119页
        6.3.3 冷启动运行第119页
    6.4 仿真模拟结果第119-121页
    6.5 小结第121-122页
结论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专利第135-136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目录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终端射频芯片关键技术暨负群延时电路研究
下一篇:基于正则化的脑电信号时空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