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2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2.1 知识理论 | 第10-13页 |
1.2.2 演化理论 | 第13-14页 |
1.2.3 动态能力理论 | 第14-19页 |
1.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1页 |
1.3 文献述评 | 第2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4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3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2.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基础分析 | 第25-31页 |
2.1 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基因分析 | 第25-27页 |
2.1.1 特殊性知识基因 | 第26页 |
2.1.2 整合性知识基因 | 第26页 |
2.1.3 配置性知识基因 | 第26-27页 |
2.2 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动因分析 | 第27-29页 |
2.2.1 内部动因 | 第27-28页 |
2.2.2 外部动因 | 第28-29页 |
2.3 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行为分析 | 第29-31页 |
2.3.1 本土化经营行为 | 第29页 |
2.3.2 知识联盟行为 | 第29-30页 |
2.3.3 个性化产品的提供行为 | 第30-31页 |
3.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模型分析 | 第31-36页 |
3.1 基于动态能力的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综合模型 | 第31-32页 |
3.2 基于动态能力的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过程描述 | 第32-36页 |
3.2.1 外部刺激 | 第32-33页 |
3.2.2 产生变异阶段 | 第33页 |
3.2.3 内部选择阶段 | 第33-34页 |
3.2.4 传播阶段 | 第34-35页 |
3.2.5 保持阶段 | 第35-36页 |
4.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实现机制 | 第36-43页 |
4.1 创新机制 | 第36-38页 |
4.1.1 创新的复杂性 | 第36-37页 |
4.1.2 创新源的演化 | 第37-38页 |
4.2 吸收机制 | 第38-40页 |
4.2.1 知识吸收平台 | 第38-39页 |
4.2.2 知识网络组织 | 第39-40页 |
4.3 转化机制 | 第40-43页 |
4.3.1 知识转化条件 | 第41页 |
4.3.2 转化形式 | 第41-42页 |
4.3.3 转化的保障 | 第42-43页 |
5.新疆企业跨国经营知识演化模型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43-56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43-44页 |
5.1.1 案例选取 | 第43页 |
5.1.2 案例企业简介 | 第43-44页 |
5.1.3 问题提出 | 第44页 |
5.2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基础分析 | 第44-48页 |
5.2.1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基因分析 | 第44-46页 |
5.2.2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动因分析 | 第46-47页 |
5.2.3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行为分析 | 第47-48页 |
5.3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过程描述 | 第48-52页 |
5.3.1 外部环境的刺激 | 第49页 |
5.3.2 知识在刺激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 第49-50页 |
5.3.3 对新知识的筛选与内化 | 第50-51页 |
5.3.4 共享有价值的知识 | 第51页 |
5.3.5 知识的重复利用 | 第51-52页 |
5.4 特变电工跨国经营知识演化的实现机制 | 第52-54页 |
5.5 案例总结 | 第54-56页 |
6.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6-58页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本文的研究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