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法 | 第17页 |
二、访谈法 | 第17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公共政策及执行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第一节 公共政策内涵、特征 | 第20-21页 |
一、公共政策内涵 | 第20页 |
二、公共政策特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及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一、公共政策执行 | 第21-23页 |
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矫正 | 第25-28页 |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 第25-26页 |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 | 第26-27页 |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 | 第27-28页 |
第四节 义务教育均等化相关政策梳理 | 第28-32页 |
一、义务教育内涵 | 第28页 |
二、义务教育属性 | 第28-29页 |
三、义务教育均等化相关政策梳理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云南省A县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及政策执行实证分析 | 第32-44页 |
第一节 A县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一、A县义务教育基本概况 | 第32-33页 |
二、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 第33-35页 |
第二节 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执行实证分析 | 第35-44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35-38页 |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与回收 | 第38-39页 |
三、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9-44页 |
第四章 云南省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执行现状、偏差及原因分析 | 第44-57页 |
第一节 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执行现状 | 第44-45页 |
一、政策执行主体现状 | 第44页 |
二、政策执行客体现状 | 第44-45页 |
三、政策执行环境现状 | 第45页 |
第二节 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执行偏差 | 第45-47页 |
一、总体教育质量非均衡 | 第45-46页 |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不达标 | 第46页 |
三、校点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失效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47-57页 |
一、政策客体认同度 | 第47-49页 |
二、执行者偏好 | 第49-50页 |
三、传统观念 | 第50-52页 |
四、沟通 | 第52-54页 |
五、经费资源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推进云南省A县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执行的对策 | 第57-60页 |
第一节 增进政策主客体沟通,增强客体政策认同度 | 第57-58页 |
一、形成理性对话,增进政策主客体沟通 | 第57页 |
二、巩固政策有益成果,增强客体政策认同度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转变政策执行者不利偏好 | 第58-59页 |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政策执行者支持程度 | 第58页 |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政策执行者重视程度 | 第58-59页 |
第三节 保障经费资源投入,优化传统观念 | 第59-60页 |
一、依法保证教育投入 | 第59页 |
二、转变落后传统观念 | 第59-60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60-61页 |
一、结论 | 第60页 |
二、启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A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