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23-3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4-3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31-34页 |
2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在组织中交互方式的理论分析 | 第34-51页 |
2.1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在组织中交互的介质 | 第34-35页 |
2.2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在组织中交互的路径 | 第35-36页 |
2.3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在组织中交互的过程 | 第36-43页 |
2.4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在组织中交互的影响因素 | 第43-49页 |
2.5 理论模型与假设 | 第49-51页 |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51-68页 |
3.1 变量定义与测量项目设计 | 第51-59页 |
3.2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59-61页 |
3.3 正式量表的检验 | 第61-68页 |
4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及交互规律的差异检验 | 第68-115页 |
4.1 心理损害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 第68-79页 |
4.2 损害感知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 第79-95页 |
4.3 负性表达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 第95-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5页 |
5 职业源性心理损害交互的实证研究 | 第115-153页 |
5.1 心理能量在损害感知与职业源性心理损害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15-123页 |
5.2 组织情境因素在职业源性心理损害与负性表达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23-153页 |
6 研究结论及管理对策 | 第153-16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3-156页 |
6.2 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156-161页 |
6.3 主要创新点 | 第161页 |
6.4 研究局限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1页 |
附录 | 第171-177页 |
作者简历 | 第177-1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