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6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学徒制试点改革 | 第8页 |
2.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实践脱节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1.现实意义 | 第9页 |
2.理论意义 | 第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人才培养模式 | 第9-10页 |
2.现代学徒制 | 第10页 |
3.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比较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二、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22页 |
(一)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 | 第16-18页 |
(二)对计算机相关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 | 第18-20页 |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办学问题分析 | 第20-22页 |
1. 中职计算机专业目标定位不准 | 第20-21页 |
2.“2+1”人才培养模式太单一 | 第21页 |
3.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节 | 第21页 |
4.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不够。 | 第21-22页 |
5.专业教师数量、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 第22页 |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模式的构建 | 第22-27页 |
(一)培养目标分析 | 第22-24页 |
(二)培养内容框架 | 第24-25页 |
(三)校企合作共管 | 第25-26页 |
(四)健全配套机制 | 第26-27页 |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 第27-30页 |
(一)校企联合招生 | 第27页 |
(二)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 第27-28页 |
(三)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 第28-30页 |
(四)双师共育人才成长 | 第30页 |
五、中职计算机专业学徒制实践与效果分析 | 第30-40页 |
(一)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改革实践及效果分析 | 第30-32页 |
1.培养模式改革 | 第30-31页 |
2.教学模式改革 | 第31页 |
3.创新实习内容 | 第31页 |
4.加强师资建设 | 第31页 |
5.改革评价模式 | 第31-32页 |
6.实施效果分析 | 第32页 |
(二)江西抚州创兴学校改革实践及效果分析 | 第32-36页 |
1.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 第32页 |
2.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 第32-34页 |
3.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 第34页 |
4.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 第34页 |
5.教学时间安排 | 第34-35页 |
6.资源共享 | 第35页 |
7.学生管理 | 第35页 |
8.教学过程管理 | 第35页 |
9. 教学质量监控 | 第35-36页 |
10.学生就业 | 第36页 |
(三)台州市椒江区第二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践 | 第36-40页 |
1.指导思想 | 第36页 |
2.工作进程 | 第36-38页 |
3.实施步骤 | 第38-40页 |
4.实施效果评价 | 第40页 |
六、中职计算机专业实施学徒制的建议 | 第40-43页 |
(一)转变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 第40页 |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第40-41页 |
(三)加强校内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 第41-42页 |
(四)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加强管理与监督 | 第42页 |
(五)加强专业建设,细化专业应用方向 | 第42-43页 |
七、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附录1 计算机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访谈提纲 | 第46-47页 |
附录2 IT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现状调查问卷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