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10页 |
1.2.1 基于 Pro/E 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的发展现状 | 第7-9页 |
1.2.2 曲轴的结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 | 第10-11页 |
第2章 参数化设计与结构分析 | 第11-14页 |
2.1 参数化设计 | 第11页 |
2.2 参数化建模的方法 | 第11-12页 |
2.2.1 利用参数关系模块 | 第11-12页 |
2.2.2 利用族表(family Table) | 第12页 |
2.2.3 利用 Program 模块 | 第12页 |
2.3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 第12页 |
2.4 曲轴的结构分析内容 | 第12-13页 |
2.4.1 结构强度与寿命评估 | 第13页 |
2.4.2 结构优化 | 第13页 |
2.4.3 有限元分析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3章 基于 Pro/E 的曲轴参数化实体建模 | 第14-31页 |
3.1 曲轴的参数化设计 | 第14-15页 |
3.1.1 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基本原理 | 第14页 |
3.1.2 曲轴三维样板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3.2 曲轴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15页 |
3.3 曲轴的材料 | 第15页 |
3.4 曲轴的基本特征选择及其建模过程 | 第15-22页 |
3.4.1 曲轴端部特征建立 | 第16-17页 |
3.4.2 主轴颈和曲柄销特征的建立 | 第17-18页 |
3.4.3 曲柄臂和平衡块的特征建立 | 第18-20页 |
3.4.4 曲轴圆角特征参数建立 | 第20-21页 |
3.4.5 轴颈减重孔的特征参数建立 | 第21-22页 |
3.5 曲轴实体模型的生成 | 第22-23页 |
3.6 基于 Pro/E 二次开发的曲轴参数化设计对话框建立 | 第23-28页 |
3.6.1 基于 Pro/TOOLKIT 二次开发应用程序三个基本步骤 | 第23-25页 |
3.6.2 程序注册运行步骤 | 第25页 |
3.6.3 曲轴的可视化对话框建立 | 第25-28页 |
3.7 系统运行 | 第28-29页 |
3.8 曲轴参数化设计与传统曲轴设计对比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曲轴的结构分析 | 第31-47页 |
4.1 曲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46页 |
4.1.1 前期数据准备 | 第31-32页 |
4.1.2 曲轴载荷的确定 | 第32-33页 |
4.1.3 任一气缸发火时的受力分析 | 第33-34页 |
4.1.4 曲轴的结构分析过 | 第34-38页 |
4.1.5 分析结果求解与结果输出 | 第38-45页 |
4.1.6 曲轴强度校核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影响曲轴最大应力的因素分析 | 第47-53页 |
5.1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曲轴结构分析优点 | 第47页 |
5.2 曲轴最大应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 第47-51页 |
5.3 最大应力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3.1 圆角的影响 | 第51页 |
5.3.2 曲柄臂的影响 | 第51页 |
5.3.3 主轴颈与曲柄销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