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即食鲍温和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鲍原料特性第13-15页
        1.1.1 鲍的生物学特性第13页
        1.1.2 鲍的营养与生理活性第13-15页
    1.2 鲍的加工利用现状第15-17页
    1.3 即食食品温和加工技术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即食食品温和加工技术概述第17-18页
        1.3.2 栅栏技术在食品保存中的应用第18-19页
    1.4 贝类(鲍)加工品品质和卫生评价方法概述第19-23页
        1.4.1 食品物性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2 PCR技术在检测腐败微生物中的应用第21-2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9页
第二章 热处理对鲍鱼腹足质构特性的影响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9-30页
        2.2.1 试验材料第29-30页
        2.2.2 药品试剂第30页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0页
    2.3 样品处理和试验方法第30-33页
        2.3.1 样品处理第30页
        2.3.2 热处理方法第30-31页
        2.3.3 鲍鱼腹足体积收缩率的测定第31页
        2.3.4 感官评定第31页
        2.3.5 质构特性的分析——质地剖面分析法(TPA)第31-32页
        2.3.6 微观结构分析第32页
        2.3.7 数据分析第32-33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2.4.1 热处理过程中鲍鱼腹足体积收缩率的变化第33-34页
        2.4.2 热处理过程中鲍鱼腹足的感官品质的变化第34页
        2.4.3 热处理过程中鲍鱼腹足的质构特性的变化第34-36页
        2.4.4 热处理过程中鲍鱼腹足的微观结构的变化第36-40页
    2.5 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第三章 即食鲍温和加工工艺研究第42-69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42-43页
        3.2.1 试验材料第42页
        3.2.2 药品与试剂第42页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2-43页
    3.3 试验方法第43-50页
        3.3.1 鲍主要成分的测定第43页
        3.3.2 即食鲍温和加工工艺流程第43-44页
        3.3.3 即食鲍最佳调味液配方的确定第44-47页
        3.3.4 即食鲍产品栅栏因子的测定研究第47-49页
        3.3.5 栅栏因子单因素试验设计第49页
        3.3.6 二次旋转中心组合设计第49-50页
        3.3.7 数据分析第50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50-67页
        3.4.1 鲍鱼腹足的主要成分第50-51页
        3.4.2 即食鲍调味配方的确定第51-53页
        3.4.3 即食鲍调味配方的优化第53-57页
        3.4.4 栅栏因子的优化结果第57-62页
        3.4.5 栅栏因子优化组合第62-67页
    3.5 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四章 杀菌后的即食鲍主要腐败菌菌相分析第69-80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69-71页
        4.2.1 试验材料第69页
        4.2.2 药品与试剂第69-70页
        4.2.3 培养基第70页
        4.2.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0-71页
        4.2.5 引物第71页
    4.3 试验方法第71-74页
        4.3.1 试剂配制第71页
        4.3.2 提取腐败样品中细菌DNA第71页
        4.3.3 PCR反应第71-72页
        4.3.4 回收纯化第72页
        4.3.5 连接转化第72-73页
        4.3.6 筛选蓝白斑第73页
        4.3.7 质粒提取第73页
        4.3.8 酶切验证第73-74页
        4.3.9 DNA测序及序列的分析第74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4.4.1 提取腐败样品中细菌DNA第74-75页
        4.4.2 扩增目的片段第75页
        4.4.3 连接转化结果第75-76页
        4.4.4 酶切验证第76-77页
        4.4.5 序列比对结果第77-78页
    4.5 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第五章 复合防腐剂对即食鲍产品防腐效果的研究第80-90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80-81页
        5.2.1 试验材料第80页
        5.2.2 药品与试剂第80-81页
        5.2.3 主要仪器设备第81页
    5.3 试验方法第81-83页
        5.3.1 即食鲍的制作第81页
        5.3.2 保藏实验第81页
        5.3.3 微生物检验第81页
        5.3.4 防腐剂浓度的确定及溶液的配制第81-82页
        5.3.5 不同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单因素试验第82页
        5.3.6 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比的研究第82-83页
        5.3.7 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比的验证第83页
    5.4 数据分析第83-84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84-88页
        5.5.1 不同防腐剂的溶液添加量单因素的确定第84-87页
        5.5.2 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比的确定第87-88页
        5.5.3 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比验证结果第88页
    5.6 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1、结论第90-91页
    2、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下一篇:硼化物共晶陶瓷燃烧合成熔铸的模型分析及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