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其他发酵工业论文

基于基因组重排的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工程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4页
    1.1 核黄素的理化性质、功能和用途第9-10页
        1.1.1 核黄素的理化性质第9页
        1.1.2 核黄素的功能和用途第9-10页
    1.2 核黄素的生产现状及方法第10-12页
        1.2.1 全化学合成法第10页
        1.2.2 化学半合成法第10-11页
        1.2.3 微生物发酵法第11-12页
    1.3 核黄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2-14页
    1.4 核黄素操纵子的结构第14-15页
    1.5 核黄素操纵子结构基因所编码的酶的功能第15-16页
    1.6 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代谢调节机制第16-18页
        1.6.1 前体物 GTP 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第16页
        1.6.2 核黄素操纵子表达的调节机制第16-18页
    1.7 核黄素高产菌的育种思路和方法第18-21页
    1.8 产核黄素基因工程菌构建的进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1.9 代谢工程第22-31页
        1.9.1 后基因组时代的代谢工程--机遇与挑战第22-23页
        1.9.2 DNA 重排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第23-25页
        1.9.3 基因组重排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第25-27页
        1.9.4 基于基因组重排的代谢工程第27-28页
        1.9.5 代谢途径分析第28-30页
        1.9.6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合成核黄素的代谢工程第30-31页
    1.10 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1-34页
第二章 基因组重排在 B.subtilis 24 性能改进中的初步应用及其 recA+菌株的构建第34-51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9页
        2.1.1 菌种和质粒第34-35页
        2.1.2 主要仪器第35-36页
        2.1.3 主要试剂第36-37页
        2.1.4 培养基第37-38页
        2.1.5 主要溶液第38-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43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2.3.1 通过基因组重排筛选 recA+菌株第43-46页
        2.3.2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筛选 recA+菌株第46-49页
        2.3.3 B.subtilis 24R7 与 B.subtilis RH13 的特性比较第49-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整合型核黄素质粒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和扩增第51-69页
    3.1 实验材料第54-57页
        3.1.1 菌种和质粒第54-55页
        3.1.2 主要仪器第55页
        3.1.3 主要试剂第55-56页
        3.1.4 培养基第56页
        3.1.5 主要溶液第56-57页
    3.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3.3.1 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操纵子的PCR扩增第59页
        3.3.2 PCR 扩增产物的鉴定第59-61页
        3.3.3 整合型核黄素质粒的构建第61-62页
        3.3.4 整合型核黄素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转化第62-66页
        3.3.5 整合型核黄素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扩增第66-67页
        3.3.6 整合型核黄素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多位点整合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B.subtilis 游离型核黄素质粒的构建及稳定性的研究第69-82页
    4.1 实验材料第70-72页
        4.1.1 菌种和质粒第70-71页
        4.1.2 主要仪器第71页
        4.1.3 主要试剂第71页
        4.1.4 培养基第71页
        4.1.5 主要溶液第71-72页
    4.2 实验方法第72-7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4-80页
        4.3.1 克隆载体在 B.subtilis 中的稳定性比较第74-75页
        4.3.2 核黄素质粒 pMX45 的提取和酶切鉴定第75页
        4.3.3 核黄素操纵子的 PCR 扩增第75页
        4.3.4 游离型核黄素质粒的构建第75-76页
        4.3.5 游离型核黄素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转化第76-78页
        4.3.6 pMX45 和 pRB49 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第78-79页
        4.3.7 核黄素质粒的稳定性第79-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通过第二轮基因组重排进一步改进产核黄素 B.subtilis 的性能第82-98页
    5.1 实验材料第82-84页
        5.1.1 菌种及质粒第82-83页
        5.1.2 主要仪器第83页
        5.1.3 主要试剂第83-84页
        5.1.4 培养基第84页
        5.1.5 主要溶液第84页
    5.2 实验方法第84-8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6-97页
        5.3.1 通过基因组重排筛选筛选 B.subtilis RH33/pMX45第86-88页
        5.3.2 B.subtilis RH33/pMX45 和部分亲株发酵的初步比较第88-92页
        5.3.3 基因组重排后菌株的有益性状的组合第92页
        5.3.4 B.subtilis RH33/pMX45 recA 缺陷株的构建第92-96页
        5.3.5 B.subtilis RH33 A7/pMX45 的发酵第96页
        5.3.6 B.subtilis RH33 A7/pMX45 中核黄素质粒的稳定性第96-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基因组重排前后产核黄素 B.subtilis 的代谢通量分析第98-113页
    6.1 实验材料第99-101页
        6.1.1 菌种第99-100页
        6.1.2 主要仪器第100页
        6.1.3 主要试剂第100页
        6.1.4 培养基第100页
        6.1.5 主要溶液第100-101页
    6.2 实验方法第101-104页
        6.2.1 发酵罐发酵培养方法第101页
        6.2.2 取样分析方法第101页
        6.2.3 B.subtilis 生化反应网络的建立第101-103页
        6.2.4 B.subtilis 生物量组分的确定第103-104页
        6.2.5 B.subtilis 代谢通量平衡模型的建立第104页
        6.2.6 拟稳态方程组的求解第10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2页
        6.3.1 B.subtilis 代谢通量平衡模型第104-107页
        6.3.2 产核黄素 B.subtilis 在间歇培养条件下的代谢通量分布第107-109页
        6.3.3 产核黄素 B.subtilis 在间歇培养条件下的代谢通量比较第109-111页
        6.3.4 产核黄素 B.subtilis 在间歇培养条件下的能量分析第111-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7.1 结论和创新点第113-114页
    7.2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附 录第126-128页
论文发表第128-129页
致 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一学生主观幸福感对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DINA模型对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内容进行认知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