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5-20页
    2.1“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1 教学模式第15页
        2.1.2 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第15-16页
    2.2“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6-17页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7-18页
        2.2.3 发现学习第18-19页
        2.2.4 主体教育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第20-30页
    3.1 问卷的设计第20-21页
        3.1.1 调查目的第20页
        3.1.2 调查方法第20页
        3.1.3 调查对象第20页
        3.1.4 问卷设计思路第20-21页
    3.2 问卷调查的实施第21-22页
    3.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第22-28页
        3.3.1 数据统计第22-28页
    3.4 结论与思考第28-30页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构建第30-38页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实现目标第30页
    4.2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第30-32页
    4.3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第32-34页
    4.4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第34-36页
    4.5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第36-38页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主导—主体—主线”教学模式的实践第38-50页
    5.1 目标与方法第38-40页
        5.1.1 实践研究的目标第38页
        5.1.2 实践研究的对象及时间的确定第38-39页
        5.1.3 实践研究的条件及控制第39页
        5.1.4 实践研究的步骤第39-40页
    5.2 教学实践案例第40-48页
    5.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第48-50页
        5.3.1 学生成绩分析第48-49页
        5.3.2 学生外显变化分析第49-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总结第50-51页
    6.2 研究的局限性方面第51页
    6.3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70页
致谢第70-7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论争研究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