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一)现代幼儿教育呼唤师幼互动 | 第10页 |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三)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需要 | 第11-12页 |
(四)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需要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有关师幼互动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科学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大班科学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 第17页 |
(四)简评 | 第17-18页 |
三、研究计划 | 第18-21页 |
(一)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概述 | 第21-28页 |
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及师幼互动的涵义 | 第21-22页 |
(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概念 | 第21页 |
(二)师幼互动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及师幼互动的特点 | 第22-25页 |
(一)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 第22-23页 |
(二)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特点 | 第23-25页 |
三、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良好师幼互动的价值 | 第25-28页 |
(一)给予幼儿平等的话语权 | 第25-26页 |
(二)保证幼儿科学探究的质量 | 第26页 |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第26-27页 |
(四)促进幼儿科学品质的形成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 | 第28-36页 |
一、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的分布情况 | 第28-30页 |
(一)三种探究状态下师幼互动频次分布 | 第29-30页 |
(二)三种探究状态下施动者的分布情况 | 第30页 |
二、教师作为施动者时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 | 第30-33页 |
(一)互动内容 | 第30-31页 |
(二)互动形式 | 第31-32页 |
(三)互动结果 | 第32-33页 |
三、幼儿作为施动者时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 | 第33-36页 |
(一)互动内容 | 第33-34页 |
(二)互动结果 | 第34页 |
(三)互动主题与结果交叉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36-43页 |
一、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互动主体: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 | 第36-37页 |
(二)互动形式:重教师与集体幼儿的互动轻教师与个体幼儿的互动28(三)互动内容:重知识和常规训练轻探究本质 | 第37-38页 |
(四)互动结果:拒绝多于接受 | 第38-39页 |
二、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一)传统教育消极理念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幼儿园评价导向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教师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师幼互动的要求 | 第41-42页 |
(四)教师忽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 第43-54页 |
一、树立正确的师幼互动观念 | 第43-44页 |
(一)教师的科学教育观 | 第43页 |
(二)理解师幼互动内涵 | 第43-44页 |
二、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 | 第44-45页 |
(一)尊重幼儿,“蹲”下来和幼儿对话 | 第44页 |
(二)相信幼儿,允许幼儿犯错 | 第44-45页 |
(三)支持幼儿,鼓励幼儿积极互动 | 第45页 |
三、积极寻找互动的时机 | 第45-49页 |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 第45-46页 |
(二)关注幼儿的疑问 | 第46-47页 |
(三)把握发起互动的时机 | 第47-48页 |
(四)引导幼儿主动发起互动 | 第48-49页 |
四、提高教师互动的技巧 | 第49-51页 |
(一)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 第49-50页 |
(二)提高教师的反馈能力 | 第50页 |
(三)提高教师的设问能力 | 第50-51页 |
(四)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 第51页 |
五、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第51-53页 |
(一)依据幼儿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 第51-52页 |
(二)依据幼儿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 第52页 |
(三)依据幼儿个性“因材施教” | 第52-53页 |
六、构建完善的幼儿园评价机制 | 第53-54页 |
(一)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 | 第53页 |
(二)幼儿园评价指导的指向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