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8-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3-24页 |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19——1946年) | 第13-15页 |
1.2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文革”前(1947——1966年) | 第15-17页 |
1.3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 第17-19页 |
1.3.1 “文革”时期中国军旅音乐事业的发展背景 | 第17页 |
1.3.2 “文革”影响下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创作 | 第17-19页 |
1.4 改革开放至今(1979年至今) | 第19-23页 |
1.4.1 审美观念改变军旅题材歌曲的创作思路 | 第20-22页 |
1.4.2 流行音乐的崛起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二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的分类 | 第24-34页 |
2.1 演唱形式 | 第24-26页 |
2.1.1 独唱歌曲 | 第24-25页 |
2.1.2 重唱和齐唱歌曲 | 第25页 |
2.1.3 合唱歌曲 | 第25-26页 |
2.2 体裁特征 | 第26-28页 |
2.2.1 艺术歌曲 | 第26-27页 |
2.2.2 群众歌曲 | 第27页 |
2.2.3 影视作品歌曲及舞蹈插曲 | 第27-28页 |
2.3 题材内容 | 第28-33页 |
2.3.1 歌颂驻地自然风光类 | 第29页 |
2.3.2 歌唱党、领袖和祖国类 | 第29-30页 |
2.3.3 体现军民鱼水之情类 | 第30-31页 |
2.3.4 反映军旅生活、塑造军人形象类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三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的典型作品分析 | 第34-56页 |
3.1 曲式特点 | 第34-39页 |
3.1.1 一部曲式 | 第34-36页 |
3.1.2 单二部曲式类 | 第36-37页 |
3.1.3 单三部曲式类 | 第37-39页 |
3.2 调式调性 | 第39-45页 |
3.2.1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调式调性简述 | 第39页 |
3.2.2 典型作品调式及旋律分析 | 第39-45页 |
3.3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的旋法与歌词结构 | 第45-51页 |
3.3.1 蒙古族风格的旋律进行 | 第46-47页 |
3.3.2 旋律进行中“跳进”的运用 | 第47-48页 |
3.3.3 唱词中“衬词”、“衬句”的运用 | 第48-51页 |
3.4 创作风格 | 第51-55页 |
3.4.1 进行曲风格 | 第51-52页 |
3.4.2 抒情风格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四 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的价值功能与创演方式 | 第56-72页 |
4.1 价值和功能 | 第56-67页 |
4.1.1 振奋官兵精神 | 第56-64页 |
4.1.2 加强各民族团结 | 第64-65页 |
4.1.3 有助于内蒙古地区军民团结 | 第65-67页 |
4.2 创演方式 | 第67-71页 |
4.2.1 大力提倡和开展基层军营创作与艺术实践活动 | 第67-69页 |
4.2.2 军地互动、军民协作培养军地两用创作与专门演唱人才 | 第69-70页 |
4.2.3 草原音乐文化与军旅音乐创作进行融合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1:内蒙古军区文工团全军文艺会演获奖作品 | 第77-78页 |
附录 2:内蒙古地区军旅音乐家简介 | 第78-81页 |
附录 3: 本文使用内蒙古地区军旅题材歌曲完整谱例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