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特色 | 第15-16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2.1 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2.1.1 市场营销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营销组合理论 | 第17-20页 |
2.1.3 营销渠道 | 第20-21页 |
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第21-25页 |
2.2.1 PEST分析法 | 第21-22页 |
2.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第22-24页 |
2.2.3 SWOT分析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概况 | 第25-30页 |
3.1 SN集团简介 | 第25-26页 |
3.2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现状 | 第26-28页 |
3.3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3.2 成因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第30-47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0-38页 |
4.1.1 自然环境 | 第30-33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3-35页 |
4.1.3 政治和法律环境 | 第35-36页 |
4.1.4 人口和社会文化环境 | 第36-37页 |
4.1.5 科学技术环境 | 第37-38页 |
4.2 产业环境分析 | 第38-41页 |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第38-39页 |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第39页 |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第39-40页 |
4.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40页 |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40-41页 |
4.3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SWOT分析 | 第41-47页 |
4.3.1 优势 | 第41-43页 |
4.3.2 劣势 | 第43-44页 |
4.3.3 机会 | 第44页 |
4.3.4 威胁 | 第44-45页 |
4.3.5 基于SWOT矩阵分析的营销组合策略 | 第45-47页 |
第五章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策略设计 | 第47-55页 |
5.1 设计的原则 | 第47页 |
5.1.1 经济性原则 | 第47页 |
5.1.2 可行性原则 | 第47页 |
5.1.3 导向性原则 | 第47页 |
5.1.4 激励性原则 | 第47页 |
5.2 产品策略 | 第47-48页 |
5.2.1 品牌策略 | 第47-48页 |
5.2.2 目标市场定位 | 第48页 |
5.3 价格策略 | 第48-51页 |
5.3.1 基于营销信息的价格策略 | 第48页 |
5.3.2 营销信息的来源 | 第48-49页 |
5.3.3 营销信息的搜集方法 | 第49-50页 |
5.3.4 定价方法 | 第50-51页 |
5.4 渠道策略 | 第51-52页 |
5.4.1 区域指定分销商的选择 | 第51页 |
5.4.2 区域指定分销商资料管理 | 第51页 |
5.4.3 区域分销商的信息互动 | 第51-52页 |
5.4.4 解决渠道冲突的方法 | 第52页 |
5.5 促销策略 | 第52-53页 |
5.5.1 促销活动的类型 | 第52页 |
5.5.2 串货预防 | 第52-53页 |
5.6 营销策略改良 | 第53-55页 |
5.6.1 营销审计 | 第53-54页 |
5.6.2 衡量营销的生产率 | 第54-55页 |
第六章 SN集团烟块煤产品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第55-59页 |
6.1 营造稳定营销环境 | 第55页 |
6.1.1 生产安全 | 第55页 |
6.1.2 加强环保 | 第55页 |
6.1.3 稳定发展 | 第55页 |
6.2 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 第55-56页 |
6.2.1 退出策略 | 第55页 |
6.2.2 减少外委 | 第55页 |
6.2.3 项目控制 | 第55-56页 |
6.2.4 优化产能 | 第56页 |
6.2.5 成本控制 | 第56页 |
6.3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第56-57页 |
6.3.1 销售体制机制改革 | 第56页 |
6.3.2 物资供应体制机制改革 | 第56页 |
6.3.3 加快其他方面的改革步伐 | 第56页 |
6.3.4 充分用好国家改革政策 | 第56-57页 |
6.4 注重营销风险防控 | 第57-58页 |
6.4.1 健全法律风险管理 | 第57页 |
6.4.2 重视审计业务作用 | 第57页 |
6.4.3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 第57页 |
6.4.4 着手不良资产处置 | 第57页 |
6.4.5 强化监督体系建设 | 第57-58页 |
6.5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 第58-59页 |
6.5.1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 第58页 |
6.5.2 积极煤炭关键技术研发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
1.基本情况 | 第64页 |
2.教育背景 | 第64页 |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其它奖励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