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1-22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第22-23页 |
二、运行机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历程 | 第25-36页 |
第一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产生背景 | 第25-27页 |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下滑 | 第25-26页 |
二、学术评鉴制度导致科研至上 | 第26页 |
三、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推动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阶段 | 第27-33页 |
一、视听教学组织时期(1950—1970) | 第27-28页 |
二、学习资源中心时期(1970—1990) | 第28-30页 |
三、教学资源中心时期(1990—2000) | 第30-31页 |
四、组织多元化时期(2000—至今)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演变特征 | 第33-36页 |
一、在传统教学与学习中融入科技教学 | 第34页 |
二、深受社会发展变化与组织变革影响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类型 | 第36-56页 |
第一节 学术发展型——国立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 第36-44页 |
一、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条件 | 第36-37页 |
二、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三、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项目 | 第38-41页 |
四、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经费来源 | 第41-43页 |
五、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特色 | 第43页 |
六、学术发展型教学发展组织的特征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教学发展型——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 第44-50页 |
一、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条件 | 第45页 |
二、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概况 | 第45-46页 |
三、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项目 | 第46-47页 |
四、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经费来源 | 第47-49页 |
五、台湾师范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特色 | 第49页 |
六、教学发展型的教学发展组织的特征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学生发展型——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 | 第50-56页 |
一、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发展条件 | 第50-51页 |
二、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发展概况 | 第51-53页 |
三、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服务项目 | 第53页 |
四、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经费来源 | 第53-54页 |
五、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与学习资源中心的发展特色 | 第54-55页 |
六、学生发展型组织的特征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 | 第56-69页 |
第一节 决策机制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激励机制 | 第58-62页 |
一、薪酬管理 | 第58-60页 |
二、福利保障 | 第60-62页 |
第三节 评价机制 | 第62-65页 |
一、行政单位评鉴 | 第62-63页 |
二、教学研究单位评鉴 | 第63-64页 |
三、教学质量检核 | 第64页 |
四、教师评鉴准则 | 第64-65页 |
五、课程规划及检讨 | 第65页 |
第四节 监督机制 | 第65-69页 |
第五章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问题与趋势 | 第69-79页 |
第一节 运行问题 | 第69-74页 |
一、角色与功能问题 | 第69-71页 |
二、经费投入的问题 | 第71页 |
三、师资结构问题 | 第71-73页 |
四、参与度问题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74-79页 |
一、专业化 | 第75-76页 |
二、多元化 | 第76-77页 |
三、国际化 | 第77-79页 |
第六章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经验对大陆的启示 | 第79-86页 |
第一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经验 | 第79-83页 |
一、先进的教育科技理念与教育基础理论相结合 | 第79页 |
二、类型多样的服务项目与全面的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 第79-81页 |
三、具有台湾特色的师徒制及教学成长团体 | 第81-82页 |
四、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善于制定相关规定与条例 | 第82页 |
五、多元化的经费自筹制度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对大陆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启示 | 第83-86页 |
一、明确定位,完善其角色与功能 | 第83-84页 |
二、制订多元的发展计划,延伸内容与形式 | 第84页 |
三、多方筹集,促使经费来源多元化 | 第84页 |
四、形成合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持续发展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