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 ·汉语比较句和比拟句异同研究 | 第8-9页 |
| ·汉语平比句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汉语比拟句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 ·本文研究范围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明代平比句研究 | 第15-29页 |
| ·单前标记平比句 | 第15-19页 |
| ·X如/似/若/像/类/犹/仿佛Y | 第15-17页 |
| ·X比Y | 第17页 |
| ·X不亚Y | 第17-18页 |
| ·X相似Y | 第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单后标记平比句 | 第19页 |
| ·XY一般 | 第19页 |
| ·小结 | 第19页 |
| ·双标记平比句 | 第19-29页 |
| ·X如/似/像/与/和/同/是/Y一般 | 第20-21页 |
| ·X(W)似Y般 | 第21页 |
| ·X如/是/和/与Y一样(儿) | 第21-22页 |
| ·X似Y样 | 第22页 |
| ·X与Y不差/无异/无二 | 第22-24页 |
| ·X与/比Y同/相同 | 第24-25页 |
| ·X与Y相似/相类 | 第25-26页 |
| ·X与Y何异 | 第26页 |
| ·双标记特殊句式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明代比拟句研究 | 第29-56页 |
| ·单前标记比拟句 | 第29-35页 |
| ·X如/似/若/像/类/犹Y | 第29-31页 |
| ·X欺/赛Y | 第31-32页 |
| ·X(W)比Y | 第32页 |
| ·X有YW | 第32-33页 |
| ·其他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单后标记比拟句 | 第35-44页 |
| ·Y似/也似/也似的/似的(W) | 第36-37页 |
| ·Y相似/也相似 | 第37页 |
| ·Y也一般/一般/般(w) | 第37-38页 |
| ·Y样/一样(W) | 第38页 |
| ·Y来W | 第38-39页 |
| ·Y价(W) | 第39页 |
| ·后标记特殊句式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双标记比拟句 | 第44-56页 |
| ·X似/如Y一样 | 第44页 |
| ·X似/如Y样 | 第44页 |
| ·X如/似/像/若/比/当/作/与/和/同/是Y一般 | 第44-48页 |
| ·X如/似/像/是/有/比Y般 | 第48-49页 |
| ·X如/似/若/犹/与Y相似 | 第49-51页 |
| ·X如/似Y也似 | 第51-52页 |
| ·双标记特殊句式 | 第52页 |
| ·其他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65页 |
| ·明代平比句和比拟句的特点 | 第56-64页 |
| ·明代平比句的特点 | 第56-60页 |
| ·明代比拟句的特点 | 第60-64页 |
| ·明代各句式平比与比拟的大致分布状况 | 第64页 |
| ·唐至清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的发展 | 第64-65页 |
| 引用书目 | 第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