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立论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第21-27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人才需求理论 | 第22-23页 |
·人才激励理论 | 第23-24页 |
·相关概念 | 第24-27页 |
·人才的概念 | 第24页 |
·科技人才的概念 | 第24-25页 |
·科技人才的特点 | 第25页 |
·科技人才开发的界定 | 第25-27页 |
3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7-39页 |
·山西省科技人才状况 | 第27-32页 |
·山西省科技人才规模状况 | 第27-30页 |
·山西省科技人才学历状况 | 第30-32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状况 | 第32-36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现状 | 第32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数量 | 第32-34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状况 | 第34-36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39-51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4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与设计程序 | 第40-42页 |
·科技人才开发水平指标体系及其具体意义 | 第42-44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方法 | 第44-51页 |
·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方法选择 | 第44页 |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第44-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5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研究 | 第51-65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51-54页 |
·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 | 第51页 |
·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 | 第51-52页 |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 | 第52页 |
·调查问卷样本的选取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52页 |
·调查问卷的效度及信度检验 | 第52-54页 |
·调查问卷样本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54-55页 |
·指标体系的评判 | 第55-56页 |
·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6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6-59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9-62页 |
·评价结果处理 | 第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6 提高山西省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65-71页 |
·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 | 第65-66页 |
·建立科技人才识别机制 | 第65-66页 |
·拓宽科技人才引进渠道 | 第66页 |
·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 第66页 |
·优化科技人才培训体系 | 第66-67页 |
·正确认识科技人才培训 | 第66-67页 |
·加大科技人才培训的投资 | 第67页 |
·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 第67-68页 |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 | 第67-68页 |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68页 |
·改变国有企业领导方式 | 第68-69页 |
·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 第68页 |
·塑造民主型的领导风格 | 第68-69页 |
·规范国有企业制度体系 | 第69-71页 |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69页 |
·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2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得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