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波检测的交通参数获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交通参数获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真实数据采集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页 |
·人工标定软件VIPER | 第15-19页 |
·VIPER软件功能简介 | 第16页 |
·车辆标定步骤 | 第16-19页 |
·摄像机标定 | 第19-26页 |
·摄像机模型 | 第20-24页 |
·单应性矩阵求解 | 第24-26页 |
·标定数据转换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交通波检测算法研究 | 第29-47页 |
·引言 | 第29页 |
·交通波形成描述 | 第29-30页 |
·单摄像机交通波检测算法 | 第30-36页 |
·车辆存在检测 | 第31-33页 |
·车辆运动检测 | 第33-34页 |
·队头队尾位置跟踪 | 第34-36页 |
·对偶像机决策层数据融合方法 | 第36-38页 |
·决策层数据融合优化策 | 第36-37页 |
·摄像机权重估计 | 第37-38页 |
·对偶像机像素层数据融合方法 | 第38-40页 |
·数据融合优化策略 | 第38-39页 |
·算法分析 | 第39-40页 |
·实验环境设置与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摄像机架设及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人工记录数据获取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性能评估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交通参数获取算法分析 | 第47-55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排队长度获取 | 第48-49页 |
·排队长度计算 | 第48页 |
·最大排队长度 | 第48-49页 |
·停车延误获取 | 第49-52页 |
·停车延误计算 | 第49-50页 |
·平均停车延误计算 | 第50-52页 |
·交通波波速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交通参数提取实验与分析 | 第55-67页 |
·引言 | 第55页 |
·交通视频库的建立 | 第55-56页 |
·实验软件平台 | 第56-60页 |
·真实数据提取系统 | 第56-59页 |
·交通波检测与参数提取系统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直行车道实验结果详细分析 | 第61-62页 |
·左转弯车道实验结果详细分析 | 第62-64页 |
·实验结果总体分析 | 第64页 |
·性能评估与实时性说明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