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引言 | 第10-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四)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六)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教师教学行为的生成机制 | 第12-14页 |
2、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规范性 | 第14-15页 |
3、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一般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4、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类型研究 | 第16-18页 |
5、本文的理解 | 第18-19页 |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19-21页 |
(一)调查内容 | 第19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19页 |
(三)调查过程 | 第19-20页 |
(四)调查结果 | 第20-21页 |
三.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21-25页 |
1.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因素 | 第21-22页 |
2.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 第22-24页 |
3.青年教师的情感因素 | 第24-25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25-28页 |
1.社会转型时期的失序因素 | 第25-26页 |
2.学校发展中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 第26-28页 |
四.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优化策略 | 第28-39页 |
(一)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力求青年教师的主观努力 | 第28-35页 |
1.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28-33页 |
2.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 | 第33-34页 |
3.培养教师的情感素养 | 第34-35页 |
(二)改善客观条件,努力配合教师的全面发展 | 第35-39页 |
1.改善青年教师的外部工作环境 | 第35-36页 |
2.改进教师的评价制度 | 第36-37页 |
3.用活激励机制,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