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导论 | 第11-24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二) 课题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2-24页 |
二、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 第24-36页 |
(一) 调查的设计及基本过程 | 第24-25页 |
1. 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第24页 |
2. 调查设计和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二) 黄岩一职校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状况调查 | 第25-31页 |
1. 思想道德方面 | 第25-27页 |
2. 人文知识方面 | 第27页 |
3. 人文能力方面 | 第27-29页 |
4. 人文精神方面 | 第29-31页 |
(三) 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态度调查 | 第31-32页 |
1. 黄岩一职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 第31页 |
2. 黄岩一职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 | 第31-32页 |
(四)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及学校开展状况调查 | 第32-36页 |
1. 黄岩一职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状况 | 第32-33页 |
2. 黄岩一职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 第33-34页 |
3. 黄岩一职校社团及活动开展情况 | 第34-36页 |
三、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6-44页 |
(一) 人文素质教育未受重视 | 第36-37页 |
(二) 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第37-39页 |
(三) 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 | 第39-41页 |
(四)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 第41页 |
(五) 学生自身人文素质欠缺 | 第41-44页 |
四、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一) 社会对人文教育的冲击 | 第44-45页 |
(二) 家庭人文教育迟缓 | 第45页 |
(三) 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 | 第45-46页 |
(四) 教师队伍现状的原因 | 第46-47页 |
(五) 学生自我发展不均衡 | 第47-49页 |
五、完善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的思考 | 第49-62页 |
(一) 改变黄岩一职校办学观念,强化人文意识 | 第49-50页 |
1. 改变急功近利的办学观念 | 第49页 |
2. 进一步强化黄岩一职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 | 第49-50页 |
3. 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观念 | 第50页 |
(二) 切实加强黄岩一职校教师队伍建设 | 第50-52页 |
1. 黄岩一职校应加强对人文类教师的关心 | 第50-51页 |
2. 增加人文类教师数量,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 第51页 |
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施力度 | 第51页 |
4. 教师自身要努力增强人文素质 | 第51-52页 |
(三) 完善黄岩一职校教学体系,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 第52-58页 |
1. 构建合理的黄岩一职校人文课程体系 | 第52-56页 |
2. 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黄岩一职校课堂 | 第56-57页 |
3.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 第57-58页 |
(四) 拓展黄岩一职校人文素质教育空间 | 第58-62页 |
1. 加快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第58-60页 |
2. 开展校内文化活动 | 第60页 |
3. 强化社会实践活动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