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动机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文献回顾 | 第11-15页 |
·轨道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列车诱发地基振动耦合模型及计算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地铁减振措施概述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南昌地铁背景振动测试 | 第17-25页 |
·测试目的 | 第17页 |
·环境振动评估标准 | 第17-20页 |
·ISO 国际标准 | 第17-18页 |
·美国标准 | 第18页 |
·其他国家标准 | 第18-19页 |
·我国地铁环境振动标准 | 第19-20页 |
·基本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测试方法和设备 | 第21页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振动测试结果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联合仿真理论及模型验证 | 第25-54页 |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结构的集成关键技术 | 第29-35页 |
·Universal Mechanism 软件简介 | 第29页 |
·多体车辆系统建模关键步骤 | 第29-31页 |
·有限元与多体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流程 | 第31-33页 |
·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的接口程序 UM_ANSYS 及数据交互 | 第33页 |
·多体-有限元联合仿真关键算法和仿真难点 | 第33-35页 |
·联合仿真模型验证算例 | 第35-45页 |
·车辆动力学仿真验证算例 | 第35-40页 |
·车辆-线路-桥梁耦合验证算例 | 第40-45页 |
·车辆-线路-隧道耦合验证算例 | 第45-50页 |
·联合仿真与有限元难点、区别与优势 | 第50-52页 |
·两种方法的难点 | 第50-51页 |
·两种方法的区别及联合仿真的优势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列车引起的地基振动 | 第54-79页 |
·计算模型 | 第54-59页 |
·UM 车辆模型 | 第54页 |
·南昌地铁少年宫轨道结构耦合模型 | 第54-56页 |
·南昌地铁少年宫隧道-大地联合仿真模型 | 第56-57页 |
·联合仿真耦合模型关键技术 | 第57-59页 |
·模态数目的验证 | 第59-63页 |
·不平顺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63-74页 |
·有无不平顺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64页 |
·有无短波不平顺 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64-66页 |
·有无车轮不圆顺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66-70页 |
·有无车轮扁疤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70-71页 |
·车轮椭圆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71-73页 |
·1/3 倍频程对比 | 第73-74页 |
·不同地铁结构型式对地表振动的影响 | 第74-76页 |
·大地三维振动分析 | 第76-78页 |
·随地面衰减分析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地铁引起建筑物的振动 | 第79-87页 |
·计算模型的描述 | 第79-81页 |
·建筑物的模态分析 | 第81页 |
·地铁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分析 | 第81-86页 |
·建筑物楼层对振动影响 | 第81-82页 |
·不平顺对建筑物振动的影响 | 第82页 |
·有无桩基础对建筑物振动的影响 | 第82-84页 |
·不同轨道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振动的影响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7-89页 |
·主要工作回顾与结论 | 第87页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