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球面并联机构的人形机器人肩关节仿生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人形仿生机器人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人形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人形机器人关节机构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6页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第16-1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人体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第19-27页
   ·引言第19页
   ·人体肩关节的结构组成第19-22页
     ·骨骼结构第20-21页
     ·肩肌结构第21-22页
   ·人体肩关节的运动机理第22-25页
   ·人体肩关节仿生学的发展及意义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并联仿生肩关节机构的选型第27-36页
   ·引言第27页
   ·肩关节三转动球面并联机构类型第27-34页
     ·3-RRR 球面转动并联机构第28-30页
     ·RRR-UPRR-RPUR 球面并联机构第30-31页
     ·3-UPS/S 球面并联机构第31-32页
     ·3-PC(RR)N球面并联机构第32-33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第33-34页
   ·仿生肩关节机构的优选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3-PSS/S 球面并联肩关节机构运动学分析第36-51页
   ·引言第36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结构分析第36-37页
     ·机构的结构特点第36-37页
     ·机构坐标系的建立第37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7-39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第39-42页
     ·工作空间的表示方法第39页
     ·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分析第39-41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姿态工作空间的求解算例第41-42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结构参数对其工作空间影响分析第42-45页
     ·从动杆长 L1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第42-43页
     ·从动杆长 L2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第43-44页
     ·球铰的最大转角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第44-45页
   ·3-PSS/S 球面并联肩关节机构仿生设计第45-50页
     ·中间球面副的结构设计第45-46页
     ·3-PSS/S 球面并联机构偏置设计第46-48页
     ·偏置机构与人体肢体运动空间的映射关系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球面并联仿生肩关节机构的优化第51-57页
   ·引言第51页
   ·机构姿态工作空间的遗传算法优化第51-54页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第51-52页
     ·结构参数优化步骤第52-54页
   ·机构优化设计结果与验证第54-55页
     ·优化设计结果第54页
     ·优化设计结果验证第54-55页
   ·机构优化效果比较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球面并联仿生肩关节实验样机的研制第57-66页
   ·引言第57页
   ·仿生肩关节实验样机设计第57-63页
     ·中间球铰的设计第58-60页
     ·仿生肩关节机构动平台、定平台的设计第60-61页
     ·仿生肩关节 PSS 支链的设计第61-63页
   ·仿生肩关节整体样机建模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伺服驱动压边力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下一篇:具有非线性输入的关联Lagrange系统的分散控制